“故事”里的事—《“故事”写作讨论课》实录
- 资源简介:
约15570个字。
“故事”里的事—《“故事”写作讨论课》实录
班级:井冈山中学初三(1)班
这是一堂写作讨论课,力求不要太“实”,打破写作技巧训练的传统模式;也不要太“虚”,杜绝口号式的写作宣言,避免概念灌输。要让他们在创作中看见艺术,然后才能艺术地创作。
生命语文认为,教材等教育资源是源客体,学生是近主体,教师是远主体。远主体对近主体与源客体之间的关系要有一个艺术化的宏观调控,并充分敞开课堂的生命空间,为一切未知提供不断生成的肥沃土壤,同时将自己也完全抛入这样一个磁场,与源客体、近主体一起充分互动。在“三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源客体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会不断生成,近主体和远主体的生命也会获得不同层面的生长。
所以这堂课,笔者努力追求以情感为引擎,推动学生对别人的文字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的深度理解和敏锐发现,从而激发他们自己的创作动机和表达机智,同时,滋养心灵,修养理性,涵养智慧。教师不以一种“让我来告诉你”的姿态,而是一种“请你告诉我”的邀请。尽量不贴标签,而是精心设计一些难度上有层级、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提问,让学生在争论的乐趣当中去自主感受和发现。另外,“伙伴语言”(学生作品)作为素材的魅力和影响力,会比名家名作更大,不要轻易放弃这一阵地。阅读与写作双翼并举,生命便能凌空飞翔。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话题
今天,我们以“故事”为题展开一次关于写作的讨论。你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吗?(一部分同学犹犹豫豫地答“是”)你喜欢听故事吗?(生齐大声:“喜欢!”)喜欢讲故事吗?(一部分同学回答喜欢)喜欢写故事吗?(不多的几个同学表示喜欢)好,我们就从大家都喜欢的“听故事”开始。有人听就必得有人讲,谁来给大家讲一个你生命当中经历过或听过的动人的故事?
二、故事热身
一男孩和一女孩各讲了一个充满爱的故事。
三、看作者怎么写——听听“我”的故事
1、老师配乐朗读学生作文《草娃娃的故事》,是以第一人称讲述的“我”的故事。
2、提问:这算是一个好的故事吗?为什么是好的故事?好的故事有哪些要素?
学生自主鉴赏,归纳得出:语言优美,好的意境,蕴含人生哲理,编织回忆,丰富的情感世界,细致入微的画面,情感的共鸣性、激励性、崇高性、真实性、复杂性、深刻性、层次性,标点的恰当运用,留白,平中见奇,人文情怀,前呼后应,结构严谨,善用修辞……
教师补充:对比
3、提问: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有没有联想到其他的作品或人物?
学生交流,教师推荐阅读与《草娃娃的故事》主题和风格都非常相似的《夏洛的网》。
四、和作者一起写——猜猜她们的故事
1、请三位同学为大家朗读《Twins的故事》,每位同学读一张幻灯片。
2、点击幻灯片“故事情节猜猜猜”:猜猜故事会怎样发展?
3、指名朗读原文,故事情节被两位同学料中。
4、点击幻灯片“故事结尾接接接”:若你是作者,你会给故事一个怎样的结局?
5、齐读原文结局,提问:你是否满意这个结局?
6、发问:抽掉她们互相攻击的情节,结局有哪些是不变的,哪些是会改变的?
7、追问:“Twins”变成了“主播X和主播Y”,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或者,有好亦有坏呢?
8、继续追问:这个故事够不够现实?或者说:它的现实主义够不够彻底?
9、最后一问:《草娃娃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丑,那么,它算不算是一个好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