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河大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9/8 8:59:5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20个字。

  1、秋夜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生字词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并体会作者鲜明的爱憎感情
  【学法】
  1、 默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及疑处,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在最欣赏的句段旁做批注。
  2、 认真研读课文及导学案,独立思考完成有关问题。
  【知识链接】
  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等。毛主席曾称他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作品背景:《秋夜》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第一篇,发表于1924年。当时北京的政治环境正如鲁迅所说:“实在黑暗的可以!”北京当时正处于段祺瑞政府的统治下,黑暗势力猖獗,革命形势正处于有低潮到高潮的前夜。这篇散文以象征的手法借景抒情,以物言志,揭露社会的黑暗,赞颂抗击黑暗,追求光明的战士,是一篇寓意深刻,战斗性很强的文章。
  自主学习
  【字词积累】
  1、给加点字注意。瑟缩()窘得()蛊惑()丁丁()栀子()敬奠()猩红()呵欠()花瓣()弧形()乱撞()
  【词语释义】蛊惑:毒害,迷惑。驱逐:赶走。
  瑟缩:身体因寒冷、受冻等而蜷缩或抖动。
  应和:(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敬奠:恭敬地祭奠。
  猩红:像猩猩血那样的红色。
  阅读理解,合作探究
  这篇课文采用了象征手法,明写秋景,实写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态度。仔细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你是怎样看待那些为追求光明而把后窗的玻璃和玻璃灯罩撞得“丁丁地响”并义无反顾地扑向灯火的“小飞虫”的这种做法的?(合作探究)
  阅读指导
  (1)“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映射出作者怎样的心境?如果把这句话改写成“在我的后园,可以?
  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好不好?为什么
  点拨:在“我”的眼里,枣树是印象最深的景物,“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感觉如此单调,隐约反映出“我”内心的孤独。作者这样写目的是加深读者的印象,树立反黑暗恶势力的正面形象。
  (2)“鬼×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开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中“天空”为什么“不安”?点拨:天空是黑暗暴虐的统治势力的象征,它凶恶、狡黠而残忍,但它被枣树顽强不屈的斗争所吓倒,暴露了其色厉内荏的一面。
  (3)“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依然默默地铁似的真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着血多盅惑的眼睛。”这句话写出了“枣树”怎样的形象?点拨:枣树饱经沧桑,坚实挺拔,憎恶黑暗现实,顽强抗击黑暗势力,它善于战斗,也注意在战斗中保护自己,它坚忍不拔,不受反动势力蛊惑,表现出一种顽强抗击黑暗的战斗精神。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