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三课时)
阿房宫赋(教案)
教学目的:
1.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一”“焉”“之”“流”“走”等的含义和用法。
2. 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
3. 了解唐代文赋的特点及与骈体文的区别。
4. 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词语用法与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互文和比喻、骈散结合的特点。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赏读法。
第一课时
一、 解题
(《我的老师》P173)东有兵马俑,西有阿房宫。秦阿房宫,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宫殿建筑群,规模宠大、富丽雄伟,始建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动用70万囚犯和农民,一边在骊山角下建陵,一边在渭河以南上林苑中修筑规模雄伟的阿房宫,先建朝宫前殿。宫未建成始皇驾崩,后由秦二世续建。公元前209年,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在起义军的影响下参加反秦斗争的刘邦、项羽于公元前206年先后攻入咸阳,致秦覆亡。项羽离开咸阳时一把火烧毁阿房宫,据传三个月未灭,“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给世人留下了无尽遗憾。
“赋”文体特征(《我的老师》P173)。“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形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多用铺陈夸张手法,极尽渲染之能事,语言讲究对偶,注重声律,辞藻华丽,富有文采,称为骈赋。唐宋时,它已经爪尖散文化,句式参差,长短不齐,多以散代骈,押韵也比较自由,人称“文赋”。
二、 作者简介(《我的老师》P173)
三、 朗读课文,结合《我的老师》、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并质疑,扫除理解上的障碍。
要求:理清全文思路,理解阿房宫建造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理解作者写此文的原因及作者的观点。
四、放录音,正音
兀 骊 缦 霁 冥 嫔 媵嫱 荧 椒 剽 逦迤 砾 呕哑 铛 锱铢 椽 槛 妍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霁何虹(雨过天晴) B 尽态极妍(美丽)
C 鼎铛玉食(铁锅) D 直栏横槛(栏杆)
E 辇来于秦(马车) F 朝歌夜弦(早上)
五、断句:
1、骊山北构/而西折
2、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3、杳不知/其所之也
4、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5、多于/庾之粟粒
6、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六、作业:课后练习一,熟读并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