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议论文写作教学
- 资源简介:
约5010字。
高二议论文写作教学
*系列指导一: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议论文的构成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个部分:
1.起始部分:概括地提出本文内容或中心,确定全文涉及的范围或中心意思(常以论题句或中心句出现)。它的作用在于介绍全文要说的中心。2.展开部分:围绕起始部分确定的中心提供实例,细节或理由,使中心意思充实可信。它的作用在于陈述或论证段的中心意思。3.终结部分:由展开部分引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果,重申中心意思而避免用语雷同。它的作用在于明确或深化全文的中心意思。
*系列指导二:训练中心论点的确立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分论点是用采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能看出哪是主哪是从,哪是纲哪是目。
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
①文题 ②开篇 ③文章中间 ④结尾 如《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系列指导三:把握论证结构的训练
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
首先,让学生了解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还有常见的论证结构:
一、总分式
1、“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2、总——分式:其特点是没有结论部分。在引论提出论点后,或分若干论点阐述证明,它常在分述的部分进行小结;或分举若干论据进行分析。例如荀子的《劝学》(课文节选部分):开篇先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接着分别从学习的效果(知明而行无过矣)、学习的重要作用(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注意积累、用心专一)等几个方面来证明。最后没有总收照应,也没有针对论点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
3、分——总式:议论时不是先提出论点,而是直接引用、分析论据,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归纳论点。在这几种形式中,总——分——总式最为典型,它是议论文的标准形式;总——分式有关无尾,似乎给人以不完篇之感;分——总式开篇不定主脑,行文容易散乱。所以,对于中学生来说,掌握和运用总——分——总式这一结构最为重要。
二、并列式
传说宋神宗时,京都相国寺的墙壁上,曾题写过四个大人物同时以《酒色财气》为题的四首诗。其中有大家最熟悉的文学家苏轼和王安石,他们两人写的诗是:
苏轼的《酒色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