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第三中学 语文 教案
教 材: 高一语文第二册 执教:宋亦琴
课 题 荷花淀 课时 2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2、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基本特点3、 通过具体语言的分析,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小生嫂及其他女人的的性格特点难点:引导学生把握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体悟人物身上纯美的人性和崇高的人格。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二、新授(一)作家作品介绍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期间,发表了名著,《荷花淀〉〉。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二)解题《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创作于1945年。当时,搞日战争已进入最后阶段,冀中地区的广大军民在党的教育和领导下团结一心,同仇忾,奋起抗敌。随着抗日武装的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的广大群众纷纷拿起枪,投身到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中,表现了中华民族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反映了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崇高的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抗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小说就是以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斗争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勤劳纯朴、通情达理而又勇敢机智、开朗向上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表现了根椐地军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精神。(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学生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节内容明确: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月亮升起来”到“上船去了”)写夫妻话别。本部分又分三层写:交代背景,写水生嫂夜晚编席等候水生回来;水生夫妻话别;水生嫂和众乡亲送水生参军。第二部分(“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到“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写探夫遇敌。又分为三层:水生嫂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望丈夫;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心情;遇敌后巧妙摆脱追击。第三部分(“她们向荷花淀里摇”到结尾)写助夫杀敌。也可分为三层:妇女们巧遇丈夫并同游击队歼敌的情况;妇女们经受战斗锻炼后的感受及打算;妇女们成立队伍,参加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