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开学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18小题,约12100字。
大庆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开学考试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
说明:1 试卷分Ⅰ、Ⅱ卷,共18题
2 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语言与文化关系之密切,也许可以用“水乳交融”来形容。例子俯拾皆是。庾信《马射赋》中有“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一联,王勃《腾王阁序》中化为“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于是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与……齐……,……共……”之类是汉语言格式,它一旦撑起了名句,充当了名句的基本框架,便同名句一起升华成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现象。因此,当我们读到金庸《天龙八部》三十二回中“不知此人请了哪一个腐儒撰此歌功颂德之辞,但听得高帽与马屁齐飞,法螺共锣鼓同响”这样的描写,就很自然地想起王勃的佳句,也就很自然地产生强烈的对比,为“那是何等淡雅清丽的意境”和“这是多么龌龊庸俗的做法”而不禁哑然失笑。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好比镜子或影集,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了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犹如管道或轨道,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对不同民族的语言的发展,在某种程度、某个侧面、某一层次上起着制约的作用。当然,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而是部分与整体的对立关系,或者说,是点面对立的一种特殊的并列关系。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文化中的一种形式。我们研究语言与文化之间符号与管轨的关系,立足点是它们之间点面对立的关系。
语言工作者应该关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研究。结合文化来研究语言,是语言学研究特别是中国语言学研究的一个传统。语言的许多现象,可以通过这方面的研究得到比较合理的解释;语言中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这方面的研究引起种种新的思考。举例来说,汉民族文化对于汉语词汇的发展、汉语词义的演变、汉字的创造和使用等等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那么,汉语语法的形成和发展会不会也有深刻的文化背景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思索的问题。汉语语法重“意”不重“形”。形式上框架简明,没有繁多的标记;表意上灵活多样,隐性语法关系十分丰富。理解汉语,特别是阅读汉语古籍,最主要的障碍不是语法。正因如此,我国古代率先出现的语言学著作是分别讲词义、讲文字、讲语音的《尔雅》、《说文解字》、《广韵》等等,而不是语法学专著。
( 邢福义《漫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1不属于汉语的特点的一项是( )
A 汉语的语言格式,一旦充当了名句的基本框架,便升华成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现象。
B理解汉语,特别是阅读汉语古籍,最主要的障碍不是语法。
C 汉语语法重“意”不重“形”,形式上框架简明,没有繁多的标记。
D 表意上灵活多样,隐性语法关系非常丰富。
2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上,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古文阅读(1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隋文帝杨坚)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士彦等狱,赐物三百段、奴婢十口、马二十匹。每有奏谳,正色侃然,上嘉之,渐见亲重。
上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陛下行尧、舜之道,多存宽宥。况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上忻然纳之,因谓绰曰:“若更有闻见,宜数陈之也。”迁大理少卿。故陈将萧摩诃,其子世略在江南作乱,摩诃当从坐。上曰:“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所逼耳。”因赦摩诃。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上曰:“大理其为朕
①厌蛊 :用巫术致灾祸于人。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恪:谨慎,恭敬。
B处法平允,考绩连最 允:得当,公平。
C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