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辽宁语文试题分析
- 资源简介:
约5050字。
2012年高考辽宁语文试题分析
一.对考生答题情况的调查(失分较多的题)
2012年辽宁高考语文考试在考生的“难”声中结束了 。学生出考场是一味叫苦,认为试题太难。难在几点:
1.现代文阅读整个文段内容较难,不容易读进去。第二题最难,看不出答案来,从得分结果看,第二题失分果然很多。
2.实用类文本阅读难。第一,选择题不容易选出两个特别清楚的答案,有模糊点。很多学生只选对了一个。第二,第二题不能清楚地在文章中找到答案,分点答题难以界定,找不到答题点,只好摘抄原文多个句子,抄了这句丢了那句的,显得乱,不规范。失分是自然的。第三,第三题题干不易看透,对两句话的内涵理解不全面,答题出现了丢点的现象,失分较多。
3.成语、语病较难。难在成语出了一个不常见的“方寸之地”,平时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少,而这个词恰恰是答案。语病的区分度也不大,有似是而非的感觉。
4.语言运用题的16题难。难在题型发生了变化,学生不知是句式变换还是压缩语段。不知做成单句还是做成复句。对原语句的要点筛选的也有出入。
5.作文。不能很好的点出中心,很多学生的命题都在外围,而不在“靶心”。且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例子去论证中心论点。
(以上是我搜集到的考生的看法。)
二.对考题的客观分析
我认为,学生的说法是相对的。答不上题的学生各有各的原因,更多的是学艺不精。我们应站在高考语文考点的角度、站在语文学科知识点的角度去客观的分析2012年辽宁语文考题,也必须瞻前顾后,把今年的考题和2011年、2010年甚至更早的年份的考题作比较,慎重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我的看法是:
㈠.学生的“难”的反应不是很准确。我认为,和2011年相比,只是现代文阅读是理论性著作,偏于理性,学生一时读不进去,没有抓头,感到无从下手,浪费了很长时间。现代文又是整个卷面的第一题,刚一进考场,就遇到了难题,对后面的答题情绪可能造成了影响。
㈡.基础知识中的成语、语病一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题,说不清是难还是易,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只是我们的学生平时的基础知识积累量太少了,又缺乏对语言环境的识别能力。至于作文,一直就是自己弄不清楚中心,看不透材料。立意不准也在所难免。
㈢.客观地看,今年语文卷整体难度并非很高。
总观2012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基本符合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高中语文《考试说明》的要求,在多个题中考查了考生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去分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