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教案2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四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3/26 6:59: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品的写作意图,理解小说的揭示病态社会、引起疗救注意的主旨。
  2.学习小说用双线索组织材料、深化主题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学习鲁迅先生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拯救国民愚昧麻木灵魂的勇气。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从分析背景、情节入手赏析作品主题。
  2.学习小说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欣赏环境描写,品析自然环境描写营造出的氛围及其在表现小说主题上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
  1.欣赏小说的主题、人物描写技巧和结构。
  2.领悟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乌鸦的深刻含义。
  3.领会作者为夏瑜坟上平添一个花环的用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如分角色朗读,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研究性学习法。如对小说的主题及“花环”“乌鸦”的深刻含义的理解,教师应力求让学生研讨,自己只作相机点拨。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及播放格调悲哀低沉的相关音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作品的相关背景。
  2.把握作品的情节及双线结构特点。
  3.探讨作品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辛亥革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然而我们想想,无数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最终又换来了什么?民族依旧黑暗,国民依旧愚昧。多么可悲呀!一个人病了,有医生给开药吃,方可痊愈。一个民族“病”了,又有谁来开这个药方,开什么“药”呢?请让我们拜读鲁迅先生的又一透视国民灵魂的名作《药》!

  二、解题
  出示投影:背景介绍
  《药》写于1919年4月25日,发表于1919年5月《新青年》第六卷第5号上。以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家秋瑾被害事件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
  自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对外勾结帝国主义,投降卖国;对内加强反动统治,残酷镇压革命运动,另一方面又在思想上愚弄和麻痹人民,使人民任其宰割,穷苦大众处于极端的悲苦之中。
  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兴起了,1905年前后“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相继成立。从1906年江西萍乡县和湖南浏阳县一带的矿工、农民起义,到1911年震动全国的广州起义,资产阶级革命者进行过无数次的武装革命,但是由于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使广大民众在思想上麻木、愚昧、不觉醒,民主革命得不到响应,革命总是陷于失败。“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呐喊·自序》)秋瑾烈士的被害,鲁迅更感到“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必要,鲁迅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创作了《药》。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全文。
  2.提问:小说主要写了哪两个家庭的事?主要写了哪些人物?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