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迹
备课人:程有圣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借景抒情的写法,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强化此写作方法并能使之应用。
2、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点]
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轨迹。
[教学过程]
一、 预习阶段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1、查找作者贾平凹的资料
2、扫清三篇文章的字词障碍
3、对课文进行质疑
二、 课堂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曾经读过许多描写月亮的文学作品,唱过许多与月相关的歌曲,有的是纯粹歌颂月的美好和纯洁,有的是借天上明月表达心中的情感和思绪。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与月相关的文学作品。 (学生回答)
教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与月相关的散文。提到散文,我们先来回顾散文的特点。
(二)介绍作者:
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一农民家庭。父亲为其取名贾李平,后图口音方便,便喊他为平娃。陕西话中,娃凹同音。从西北大学毕业后曾在陕西人民出版社担任过编辑,后调到西安文联从事专业创作。著有小说《商州》、《山地笔记》等。
(三)听课文朗诵录音(教师正音):
贾平凹(wā) 嫉妒(jí)
(四)整体感知:分组讨论课文的行文线索
教师:散文在结构上看似自由,但文中都有一条线索将文章的材料组织起来——形散而神不散。请同学们讨论分析本文的行文线索。
学生自行讨论并回答
明确:屋中之月——院中之月——沙滩之月
寻月——赏月
(要求学生能自圆其说便可,不强求唯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