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景”作文指导课堂实录
- 资源简介:
约6880字。
“如何写景”作文指导课堂实录
生齐读课后古诗
师:古代诗歌为我们呈现的是很多与我们生活比较接近的场景,也可能是离我们生活比较遥远的场景,那么在这些场景之中,我们如何去学习,如何去吸收,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在这节课,我们来谈一个问题——发现。我们通过一些现代文的文字去发现,去寻找可以值得模仿的一些方法。我们先看这段文字。我们把这段文字读一次。不必说,预备齐。
生读: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师:好了,我们看这段文字,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去寻找一下,写景类的文字,应当注意些什么?好,景炜你说。
生:写景类的,要用形容词去修饰的景物类的名词。不能干巴巴地把这些名词全部列出来,并且就算是排列,也要有一定的顺序,有一定的分类。
师:能不能具体点来说这个分类?
生:分类的话,第一个分号前,是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都是静的,接下来讲动的,这个动静结合。
师:静态和动态,要有分类,分类注意动静结合。
生:这里还要有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
师:第二,我们还要注意一种顺序。高到低或者低到高。还有没有?意晴你说。
生:详略得当。因为写有些景物,不可能全部都写,这样会让读者觉得看得很累,然后写景的时候,最好加上人啊,动物。但是可以静态,可以动态。
师:详略到底怎么处理呢?详略我们都会说哦,文章我们也知道详略得得当,那通过这段文字,我们看看,如何才能做到详略得当呢?
(生思考讨论)
师:自己想怎么详就怎么详,想怎么略就怎么略吗?好,景炜你说。
生:把具有象征性的事物进行详写,尤其加上人的活动的那一块一定要详写。
师:哦,由这里来看,人的活动呢要详(板书)。还有呢?
生:景物描写如果是列出来的话,要略写。
师:那我们也可以简单说就是如果纯景物的话,要略。好,你说。
生:从感官角度去写。
师:从感官,哪些感官?
生:有听觉,视觉,触觉还有味觉。
生:味觉?
师:有没有味觉?
生:哦,摘覆盘子。
师:要多种感官来写。那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写作的时候,写某些景物的时候,要运用感官要好一点呢?(生思考)想过这个问题没有?
师:随笔本带了没有?
生:带了。
师:把随笔本拿出来,你现在作为一位研究者,研究一下你上一周,就是我们第一次写的那段文字。(生拿出随笔本)谁能把自己的这段文字与大家分享一下。好,以勒。静下来,我们听以勒读自己的这段文字。
生:不必说碧绿的菜田,光滑的石阶,高大的樟树,斑斓的花骨朵儿;也不必说猫狗在竹林间喧闹,贪吃的蝴蝶伏在花蜜上尽情地吸蜜,矫捷的蜂鸟瞬间从天空中飞跃而下,直蹿天边的大山去了。单是那周围的小丛林一带,便有人想不到的趣味。松鼠在树桩上赛跑,螳螂们正在进行比武大赛。翻开散落在地下的石砖来,你就会看见许多的小蚯蚓,运气好,还会遇见一个蚂蚁窝。若用石头把蚯蚓的身体分为两半,就会惊喜地发现蚯蚓并没有死,而是分成两半,一半在跑,一半在原地不动。葡萄和树枝缠络着,葡萄藤在夏天便会结出小东西,有人说能结出东西的葡萄藤是千年葡萄,养在家里会长寿的,我于是常常把藤蔓弄到家里来,可是不久前还被妈妈XX,我又被种葡萄的阿姨骂了。如果你不怕拉肚子,还可以摘一种外表是红色的,里面是白色的花,把花朵摘下来,用嘴吸根,花汁就会流到嘴巴里,那味道非常甜,不过,还是拉肚子了。(众生笑)
师:那种花叫什么花?
生:我也不知道叫什么花。
生:喇叭花
师:那种花一般情况是芭蕉叶的花,小时候,我也吃过,不过,那个一般情况不会拉肚子。不过,他写出的是自己的一种感受。我们看,首先,以勒的这段与这段文字的这种行文格式怎么样?(生:一样)是一样的。不过,他有自己的特点。还加入了自己的一种感受。那么,我们去学习一段文字的时候,因为是学习,这段文字,如果你能写得好的话,学习得好的话,那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不过里面有一种动物,我觉得过于夸张。里面提到蜂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