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2005年中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拟题;知了
第一部分:书写(4分)
将下列诗句写在方格里,并注意书写质量。
慧眼赏词句,妙手著文章。
第二部分: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古文,然后答题。(9分)
上(指汉高祖刘邦)尝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不(同“否”),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为善,何为我禽(同“擒”)?”信曰:“陛下不能将兵(统领士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注】这段文字节选自《史记•淮阴候列传》。
【故事背景】汉高祖刘邦的大将韩信被封为楚王之后,图谋反叛,刘邦听取了陈平的意见,假装游云梦泽,趁韩信出来迎接时捉住了他。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①几何…… ②何如…… ③将将……
2、有一个成语出自这一段文字,请找出来,并加解释。(2分)
3、翻译“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一句。(2分)
4、你还知道哪些由历史故事形成的成语?请至少写出二个。(2分)
二、略读下面文章,然后答题。(12分)
阅读提示:有时天空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晕。下面是这篇文章,就是对晕的介绍,通过阅读,你的知识是否会更丰富呢?
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了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气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 、 、 、 、 、 、
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却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状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