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br>
黔西一中 裴富强<br>
2000年2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既是对教育战线每一位教师的殷切期望,也是党和国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要培养出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就是说,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品德、知识、能力、身心等方面都提出了高要求。其中,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起码要求。<br>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国内外许多著名的教育学家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都有精辟的论述。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一百条建议》中写到:"你们不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卢梭也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乌申斯基则认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可见,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格品质对教育是多么重要。<br>
有人说,教师工作是一个"无底洞",有看不见的深度,摸不着的广度。这就要求,作为一个有志于教育的现代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就必须具有坚定的献身精神。长期以来,在教育战线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成绩卓著、师德高尚,堪称楷模的优秀教师。有鞠躬尽瘁到死丝方尽的"春蚕",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有牺牲自我扶持后学的"人梯",还有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园丁"。他们热爱教师职业,并把它看成是一种事业,有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有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所以才会为教育事业不惜呕心沥血,并在工作中时时感到苦中有乐,时时有 一种幸福感和乐观情绪。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当前教师队伍中还有一些人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认为教师职业辛苦清贫,社会地位低贱,"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的传统观念,使得他们不安心从教,工作消极,责任心差,与推行素质教育对教师品质的要求相去甚远,必须引起足够重视。<br>
"一个人民教师热爱自己教育事业就应该通过爱学生体现出来。"爱不是一种策略,而是一颗热情相待的心。"教育劳动的对象是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活生生的人,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热爱学生。在有关教师素质的调查中发现,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自身,认为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排在前三位的都与教师的职业品质、人格特征有关,它们是:第一,热爱孩子,诚实公平,敬业精神;第二,善于与学生沟通;第三,教学技能与教学策略。所以,热爱学生是教师应当遵循的教育和教学的规律,是做好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教师必备的职业品质。<br>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现代教育思想观念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校教育要确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以人为本,以学生<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