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主题单元设计:文学作品中“看不见的第三只手”——将作品放在时代环境下探究其主题
- 资源简介:
约3490字。
主题单元设计:文学作品中“看不见的第三只手”——将作品放在时代环境下探究其主题
主题单元标题 文学作品中“看不见的第三只手”——将作品放在时代环境下探究其主题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0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0 思想品德
0 音乐
0 化学
0 信息技术
0 劳动与技术
√语文
0 美术
0 生物
0 科学
0 数学
0 外语
0 历史
0 社区服务
0 体育
0 物理
0 地理
0 社会实践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课内三课时+课外三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我们阅读一份作品,如何能够把握住它的命脉?命脉就是它的主题,就是它能够在读者心中引发强烈感受的原因。很多的作品,它的主题都是“看不见的第三只手”,需要我们深入到那宏大的时代环境中,用缜密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去寻觅。
这一单元题目为“洞察世道沧桑”,两篇课文《祝福》和《雷雨》都是围绕着半封建本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展开,选择本专题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去准确探究这两篇课文的主题,通过学生对时代的认识并以拷问每个人心灵的方式去捕获文学作品中“看不见的第三只手”,明确正是这只无影手在拨弄着作品人物的命运。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反复阅读文本,在笔记本上整理出《祝福》的大事年表和《雷雨》的家族关系谱。
2、 了解鲁迅和曹禺创作此文时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两个人的创作目的。
3、 分析主要人物心理特征形成的时代原因,探究时代环境和主题之间的关系。完成两份探究报告——控诉书《祥林嫂之死,×××罪责难逃》和研究性学习报告《30年代,一场无声的大雷雨》,均在300字以上。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网络搜索鲁迅和曹禺的相关资料,分享信息,整理与课文有关的有价值信息。
2、认识通过分析文本中人物对话和行动洞察心理特征的阅读方法,细致阅读,精心揣摩。
3、学会在探究中反思与批判、在否定中重建、在交流中共鸣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深刻体会一个信仰和人格缺失的时代给予人们精神上的迫害,从而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2、培养学生敢于提出真知灼见、不固守一个答案、积极培养发散思维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