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与“终身教育”
苏州九中 韩寒东
内容提要:未来的社会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的时代,未来的教育是不断提高人的素质的“终身教育”,它使语文阅读教学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具备了更重要的意义,而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以适应“终身学习”的未来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本文阐述了三个问题:1、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终身教育”的观念和意识;2、强化语文阅读教学是“终身教育”的时代要求;3、面对“终身教育”,语文阅读教学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①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②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③培养学生迅速捕获有用信息的阅读能力;④和培养学生健全的思维品质。
关 键 词:阅读教学 终身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地球已然成为一个近距离小范围的村落,人类社会生活行为的民族和种族差异渐趋弥合而呈现为全球整体特征:经济的知识化和信息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知识和信息成为经济运行的主动力。一句话,世界经济已经走到了知识经济的窗口,人类社会生活步入了信息时代。在未来的社会和时代下,知识型员工的比例将日益加大,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未来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和社会对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占有量的大小退居于次要地位,知识的更新和用已经学会的知识去创造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学校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使他们学会“学会学习”,培养他们获取新知更新旧知的能力。
一、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终身教育”的观念和意识
在过去,我们通常视学校为受教育者受教育的终点站,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过分看重知识的传授,恨不得自己知道的东西在学生离开学校前全教给他们,一下子全塞进他们的脑子里去,从而导致了对学生能力思维形成的忽略和漠视。而事实上,我们应当把学校作为受教育者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生命驿站,向他们传授“终身教育”的观念,培养他们“终身教育”的意识。也就是说,要使学生或者作为社会成员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有能力去自学,去更新旧知占有新知,从而获得新的生存条件和能力。
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总则》第十一条规定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1999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教育部制定的《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规定要“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何谓“终身教育”?简言之,即教育应贯穿于人的一生。它是人类知识增长的无限性和人类个体知识接收能力的有限性矛盾冲突的产物。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对人类社会新知识体系发展趋势的论述,他认为人类社会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在20世纪中期是每10年增加一倍,而当前是每3——5年增加一倍。马丁的论述是否精确不必深究,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社会新知识体系发展的特点。这实际上在向我们昭示:不仅现在的学生,而且包括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已远远跟不上新知识产生和新知识体系涌现的步伐和速率。因此,教育者的任务是以“终身教育”原则为指导,通过现有教材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终身教育”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