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链
孙剑
教学目标:
1.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客观公正的评价主人公玛蒂尔德。
3. 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4.多层次性的主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
2.难点: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虚荣心,过度的爱美,不仅不会得到美的享受,反而还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漠泊桑笔下的玛蒂尔德在生活的追求中付出什么代价呢?
一.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情节
1.玛蒂尔德命运怎样?
指定学生概述玛蒂尔德命运。
2.她的命运波折因什么造成的?
明确:项链
3.课文围绕“项链”写了那些情节?(快速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板书:玛蒂尔德命运曲线图(师生互动)
二.透视人物心理变化、性格发展过程
1.她为何要借“项链”,现实的玛又怎样呢?有那些“梦想”?指定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玛的“梦想”(板书)
2.他的这些需要你们怎么看?是不是正当的。
3..得到请柬前,玛蒂尔德有那些想法?
想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4.得到请柬后,情绪怎样变化? 懊恼地丢——恼怒地瞧——不耐烦地哭——迟疑地提出要求——似郁闷、不安、忧愁——迟疑而焦急地借——跳、搂、亲、跑。
5.舞会上她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四个陶醉
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
陶醉于成功的光荣;
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
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这四个“陶醉”与前面的七个“梦想”相呼应,前者是她追求和享乐的思想核心;后者是她得到满足时的真实体验。
6.舞会结束后,他想到的是什么?赶快逃走
7.丢项链后,她打算怎样处理这件事?毅然打定主义,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
8.怎么还债的?
辞退女仆,迁移住所,自己做家务,讨价还价,受人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
9.十年后,还清了债务,玛蒂尔德再次见到女友,她为什么要告诉十年前的事实?内心的坦然
三.多角度审视、评价玛蒂尔德
同学讨论:你是如何中看待玛蒂尔德的?参照下面提供了对玛蒂尔德的三种看法,请同学选择或综合,从课文中找出依据,思考、研讨人物形象。
1.她是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所腐蚀而导致丧失青春的悲剧形象。
2.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戏剧性变化无能为力,只能听任摆布的宿命论形象。
3.她是一个由虚荣心导致错位到由诚实劳动导致复位并最终找到自我的女性,是一个变得很美好很可爱的女性形象。
流程:教师布置-------同学思考-------整理材料-------小组讨论-------代表陈述
教师点拨、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