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1/11 22:38:2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8小题,约7610字。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出题人:张超审题人:王凤娟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 本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共5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卷交回,试题卷自己保存。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考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保持答题卷清洁、完整,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
  第Ⅰ卷阅读题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义田记
  (北宋)钱公辅 
  范文正公①,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②,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其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屏③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日:“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馀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④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注释】①范文正公:即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②负郭:距城很近。③屏(bǐng):弃,指丢了官。④服义:在正义或真理面前,表示心服。这里指桓子受觞而不辞。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沛然有余而无穷。(充足、丰盛的样子)B、而终其志。(完成)
  C、而力未逮者二十年。(趁着)D、是隐君子之赐也。(隐藏,隐瞒)
  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义田”制度规定的一项是()(3分)
  A、范氏家族中,在外为官的人如果只是退职回家,等待缺额,那就无法获得“义田”的资助。
  B、“义田”的“养济”标准规定:每天每人一升米,每年每人一匹绢绸。
  C、按“义田”的“养济”标准,丧葬费和再嫁费是一样高的。
  D、主管“义田”具体事物(如结算收支账目类)的是范氏家族中年长而贤明的人,而不是范氏家族以外的长者。
  3.下列各项分析中,对原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用一系列数字详尽地说明了“义田”的“养济”之法,其用意在于表现范仲淹设置“义田”时的慎重其事和尽心尽力。
  B、文章第二段说范仲淹自己“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其目的在于同族人受到“养济”的待遇形成对照,以此来衬托出范仲淹“好施予”的品行,彰显了他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C、开始,桓子认为晏子的做法不正确,但经过晏子的解释,桓子便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此外,齐侯为使二人彻底消除心结,还特地用晏子的酒杯来罚桓子喝酒。
  D、作者虽然赞赏晏子那种“仁有等级”“言有次第”的作为,甚至认为晏子的做法近于孟子的主张,但他更推崇范仲淹的做法,因为“义田”面积大、收入多,这比晏子要多“养济”好多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酒属客属:致意,引申为劝酒。B.纵一苇之所如如:往。
  C.正襟危坐危:高。D.知不可乎骤得骤:屡次。
  5.下列各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何为其然也?
  A.客有吹洞箫者B.月出于东山之上C. 渺渺兮予怀D. 而今安在哉
  6.对文段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7.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