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3030个字。
29、《马》导学案
设计:老骥伏枥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其作用,并学会运用。
3、学习赏析课文中的精彩句段,理解作者所达的感情。
【学习重点】
1、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学习对比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剽悍﹙﹚、窥伺﹙﹚、鞍辔﹙﹚、羁绊﹙﹚、疮痍﹙﹚、阔绰﹙﹚观瞻﹙﹚、项鬣﹙﹚、庇荫﹙﹚、犷野﹙﹚、畸形﹙﹚、颚骨﹙﹚相觑﹙﹚、鬃毛﹙﹚呵责﹙﹚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慷慨以赴:
②窥伺:
③剽悍:
④相得益彰:
⑤有过之无不及:
3、填空
①作者布封(1707-1788),()国博物学家、作家。他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____________。
②这是一篇介绍马的(),也是一篇优美的()。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
4、给下面的句子填入恰当的关联词,使句子通顺。
它不能和狮子一样翘起尾巴,()它的尾巴()是垂着的,()于它很适合。()它能使尾巴两边摆动,它就有效地利用尾巴来驱赶苍蝇,这些苍蝇很使它苦恼,()它的皮肤()很坚实,()满生着厚密的短毛,()还是十分敏感的。
5、指出没有运用对比手法的一项()
A、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B、如果我们拿它和比它高一级或低一级的动物相比,就发现驴子长的太丑,狮子头太大。
C、它们绝不对其他动物作战,也绝不互相作战。
D、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
6、读了本文后,你肯定对马有了新的认识,请简要写下来。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是富有情感和人性的生灵。当你看到一匹拉着车的马喘息着默默地走过的时候,你是否会想到在广漠的草原纵情奔腾的成群的野马?它们的生存状态不同,外形、性格一样吗?法国博物学家布丰的《马》,用亲切的感情、形象的语言、人格化的描写,给这些“朋友”画像,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十分感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文,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去感受被赋予了人性光彩的马吧!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有情朗读,整体感知。
1、读一读
全体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记一记
在朗读中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