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200个成语解释(含造句)
- 资源简介:
约11830字。
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发音】:bǎi chǐ gān tóu,gèng jìn yī bù
【解释】: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示例】:故聊复言之,恐或可以少助~之势也。 ◎宋。朱熹《答巩仲至书》
【近义词】:再接再厉
【反义词】:每况愈下、固步自封
【语法】:复句式;作谓语、状语;比喻即使取得好成绩,还要努力
2.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发音】:dāng jú zhě mí,páng guān zhě qīng
【解释】: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比喻当事人因直接涉及到利害得失,有时难以对事情做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反而不如局外人认识清醒。
【出自】:《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
【示例】:谁怪着你呢,实在说的不错,倒是没有人说过的话!可见“~。”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三回)
【语法】:复句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发音】:yī fāng shǔi tǔ yǎng yī fāng rén
【解释】:比喻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人才。
4. 吃一堑,长一智
【发音】:chī yī qiàn,zhǎng yī zhì
【解释】: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
【出自】:明•王阳明《与薛尚谦书》:“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近义词】:失败乃成功之母、上当学乖
【反义词】:重蹈覆辙
【语法】:复句式;作主语、谓语、分句;用于总结经验教训
5.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发音】:chǐ yóu suǒ duǎn,cùn yóu suǒ chánɡ
【解释】: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出自】: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示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八章:但古人云:“~。”我们只要尽忠辅佐闯王,总还是有可用之处。
6. 初生牛犊不怕虎
【发音】:chū shēng niú dú bù pà hǔ
【解释】:犊:小牛。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