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文本细读
- 资源简介:
约5950个字。
藤野先生文本细读
推荐理由:
这篇回忆性散文既写人又记事,时间上前后跨越20年,地点从东京写到仙台,又从仙台写到东京和北京。但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脉络分明,记叙井然有序。此外,作者写人注意抓住特征,选取典型的细节和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语言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多处用反语进行讽刺,如:“形成一座富士山”“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精通时事的人”日本的“爱国青年”等。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失望、痛苦、厌恶、忿怼和急切地要求学到本领以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种种萃于一身的复杂心绪,都包容在这感触良多的一句话里面了。“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流露出作者失望、不满的情绪,引出下文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为鲁迅离开东京到仙台学医,认识藤野先生埋下伏笔。】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樱花烂熳的上野公园里,看到的是一群胸无救国之志、反以标志着民族压迫和封建统治的“辫子”为荣、浑浑噩噩的“大清”牌纨绔子弟的丑恶表演。】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夸张的修辞,把这些留洋学生,既要赶时髦,又要对腐败的清王朝表示忠心的心态活画出来了,表明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盘得平”,“油光可鉴”,表明他们精心打扮,“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用反语表达作者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描写中国留学生在东京浑浑噩噩的糜烂生活。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有时”并非随时,“值得去”是因为那里有几本书买,可见作者的志趣与“速成班”的其他人不一致。】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可是这里却也被他们弄得一团糟!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进行似褒而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的思想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反感与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