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练习
- 资源简介:
约3390字。
高考诗歌鉴赏练习
一、问形象 1、春蚕 明•刘基
可笑春蚕独苦辛,为谁成茧却焚身。不如无用蜘蛛网,网尽蜚虫不畏人。
注:“蜚”通“飞”。
题目:蚕之形象本为人所称颂,本诗立意与之相反,把春蚕和蜘蛛分别塑造成了什么形象?
1、春蚕是一个没有目标,盲目献身愚者的形象。而蜘蛛则一个不畏人言,敢于诛除险恶的勇者形象
2、江天暮雪 元•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注:北宋画家宋迪曾画《潇湘八景》,景色优美,长沙人曾为之专建八景亭,“江天暮雪”即为八景之一。此诗为题画诗。
题目:本诗“坐睡船自流”的渔翁形象与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的渔翁有何不同?
2、答:本诗中描绘了一个在大雪漫道,欲归而无路,(形象描绘)能够潇洒顺适(思想感情)的诗人形象。而《江雪》中,则塑造了一个不惧江寒雪大,万物肃杀(形象描绘),清高而孤傲(思想感情)的形象了。
3、应教题梅 元•王冕
剌剌北风吹倒人,乾坤无处不沙尘。胡儿冻死长城下,谁信江南别有春?
注:此诗是王冕擅长画梅,他晚年被朱元璋请去时,题在自己的画上的。朱元璋对此诗极为眷赏。
题目:诗中四句,未着一个“梅”字,却让人感觉梅之气势,试分析“梅”的形象。
3、本诗用的是侧面衬托的手法写梅,以人会被吹倒,沙尘被吹起,胡人被冻死,来侧面写梅却能不畏严寒风沙,在江南形成春天!
突出了它能消融冰雪,破霜寒而成春天,傲风霜、耐严寒的形象!
4、孤雁 明•启
衡阳初失伴,旧路远飞单。度陇将书怯,排空作阵难。
呼群云外急,吊影月中残。不共凫鹭宿,蒹葭夜夜寒。
题目:本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大雁形象?
4、孤独单飞,但决不与野鸭、水鸥同宿的孤傲、孤高的大雁形象(形象描述),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孤高的性格。
二、品语言
1、柳 明•杨慎
垂杨垂柳管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金距斗鸡寒食后,玉娥翻雪暖风前。
别离江上还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
题目:“垂杨”即是“垂柳”、“飞絮”即是“飞花”,本是一物,作者重叠使用有何妙处?
1、作用有二:一是使人眼前仿佛出现垂柳成行,满天柳絮飘飞的开阔的景象;二是使诗产生委婉抒情、一唱三叹的效果。(从“四大角度”中的“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