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教案1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四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4/14 11:57:00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茶馆》教案
教学目的:1、领会文学的社会功能:大茶馆,小社会——小茶馆,大时代
     2、学会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阅读剧本
     3、课文悟读:描摹“芸芸众生像”,品味老舍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1、卷轴式的平面结构(“图卷戏”)、剪影式的芸芸众生像
     2、幽默而个性化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对人物与时代关系的体悟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想:1、本课拟采用话题式教学,第一课时的话题是“老舍的新尝试——《雷雨》与《茶馆》之比较”从比较阅读入手了解课文在结构、情节和人物塑造上的独特性,第二课时的话题是“活的语言,活的人物”,从品味语言的角度领会语言所反映的时代、所刻画的人物、所表现的主题。感受老舍寓庄于谐的语言风格。2、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探究体悟为主,展现的是“学生的”阅读成果,如果时间较紧,一些问题可以留给课余继续探究讨论,不追求圆满。3.学生的讨论交流难以在教案中体现出来,且在引导方面有许多不确定性,教学时需即兴发挥和应变。
第一课时
要点:体会《茶馆》的特殊的结构和矛盾冲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武侠小说中的客栈——茶馆:九流三教,龙蛇混杂,大茶馆,小社会。
二、 介绍课文作者及相关情节。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代表作:解放前创作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建国后创作了话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因《龙须沟》的创作1950年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
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达到了作者预想的写作意图,即埋葬这三个可诅咒的时代,宣告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
《茶馆》全剧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第一幕的时间是1898年初秋,正是戊戌
 ……
三、 引入话题,品读课文
在《雷雨》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的冲撞,领略了人性的复杂性,《茶馆》也是话剧,反映的时代与《雷雨》接近,写法却有什么很大的不同,老舍说,“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请阅读课文,与《雷雨》作一个比较,看看老舍的“新的尝试”体现在哪?读完以后谈谈你的发现。
提示:可以从结构、情节、人物、矛盾冲突等方面进行比较。
四、 小组讨论,发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