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品》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1710个字。
《绝品》教学设计
一、课程名称:七年级下册《绝品》
二、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小说还只停留在感受和理解的层面上,还不具备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对本文主题的把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还需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三、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小说中两个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文中人物对祖国艺术珍品的保护与热爱,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3.知识与技能目标: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学写文中的短句。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文为一篇文章人物形象为重点,所以本课主要分析文中人物。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2.默读课文:思考文中有哪些内容能够被称为绝品。
3.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4.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精神。
5.文中短句的使用与应用。
六、媒体设计:
教学存在的困难
媒体设计
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开始上课时展示课件《绝品》,由装裱前后的同一幅字画导入,激发学生对宇画装裱的兴趣,研讨内容时放映常先生就义的flash动画、刘三爷风雪天赎字画的flash动画,以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七、课程实施:
1.导入:
中国的书画艺术是世界公认的东方艺术瑰宝之一,有许多的同学都很喜欢书画,下面就请同学欣赏几幅书画作品。(出示电脑动画)同学们看出来这几幅画中的区别了吗? (同学们会回答有的经过装裱? 有的未经装裱。)同学们知道装裱有什么作用吗? (同学们可能会回答美观、易于悬挂、易于保存等。)这里面最重要的作用是经过装裱的作品更易于保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章《绝品》,体会一下围绕一幅古画的保护的人和事。
2.默读课文:思考文中有哪些内容能够被称为绝品。
(学生的回答可能很多,教师可以归纳为主要是以下几个点:文中的那幅古画、常先生的装裱技艺、刘三爷与常先生的为人、二人之间的友情。)
3.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1)根据文中的情节分析刘三爷的性格特点。
刘三爷考过秀才,现在做商人,于是儒雅与豪气便可以在他身上同时存在了。他为人豪爽对友情十分重视,他信任常先生,常先生推荐的字画“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那幅唐代珍品被行家鉴定为揭品不值几文,他也没有怨恨朋友,并且在常先生突然归来时,仍能够热情相待,可见他做人的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