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四川省高考压轴卷文综试题
- 资源简介:
约12220字。
2013四川省高考压轴卷 文综试题
政治部分
思想政治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 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 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 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 1 2 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
1.下图反映的是甲、乙两种互不关联的商品,当各自价格变动时对其需求量的影响程度。根据图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甲商品价格上涨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大幅下降
B.乙商品需求弹性大,更适合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
C.如果居民收人不断增长,则更适合扩大甲商品的生产
D.如果宏观经济不景气,则乙商品生产受到的冲击较大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出于保障和尊重人权的需要,201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刑事诉讼法》做出了修改。这主要表明( )
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B.价值选择决定价值判断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3. 右图展示了某市近四年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情况。引起该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①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②城乡居民收入逐步增加
③近年物价水平持续走低
④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地理部分
地理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其正式名称应该叫钓鱼岛列岛,总面积约6.3平方公里,位于123°E-124°E、25°N- 26°N,距我国台湾基隆约102海里,距日本那霸约230海里,其海域为沉积盆地,富藏石油。图1为“我国部分领土示意图”,图2为“钓鱼岛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据此完成1~3题。
1.钓鱼岛的地势特征是( )
A.南部低,北部高 B.中部低,四周高
C.南部陡,北部缓 D.中部缓,四周陡
2.据地理位置推断,下列关于钓鱼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B.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球位于近日点时,高温多雨 D.地处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
3.钓鱼岛附近除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外,还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主要原
因是( )
①大陆架宽广,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附近有寒暖流交汇,使海水发生搅动
③沿岸盛行上升补偿流 ④位于河流入海口,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A.①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④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
文综历史部分
历史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 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 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 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 1 2 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
1、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是指( )
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2.据《宋史•张逊传》载:太宗二年:“阇婆、三佛齐、渤泥、占城诸国亦岁到朝贡,由是犀象香药珍异充溢府库。(张)逊请于京置榷易务,稍增其价,听商人入金帛市之,恣其贩鬻,岁可获钱五十万缗助经费。太宗允之,一岁中果得三十万缗。自是岁有增羡,至五十万缗。”下列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北宋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北宋国力强盛、万邦来朝
C.商业收入成为北宋重要财源 D.北宋政府限制朝贡贸易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突出成就,主要表现为( )
①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的普及 ②以宪法规定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依法治国”成为国家基本方略 ④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