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
- 资源简介:
约4120个字。
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
内容摘要: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然而,从现在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看,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误区。本文尝试着对这些问题和误区作些简单的分析和概括,希望能引起各位同仁的注意,同时也能对今后的作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作文现状、改进办法
作文是学生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长期以来,作文是衡量一个人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说、读、写是语文能力的四大要素,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作文能力是一种社会需要,纵观人类文明史,一切知识,一切先进思想的传播和继承,科学的发明和技术的进步,人类文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书面表达;作文能力是人作为社会存在所必需的能力,从哲学的范畴来说,人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存在。而人作为人的存在形式,“还是一种语言的或话语的存在”。①语言不单是交际工具,而且是我们精神上的家园,是我们栖息之地。人作为独特性地存在,“总是孤独地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了走出这种孤独,为了克服由孤独而带来的“无助感、安全感、归属感,人必须向人开放,必须……与他人交往,从而获得亲密感,安全感,归属感。”而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言语活动,包括口语和书面语。所以,“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与说话完全一样,作文就是说话,是用笔在说话。”②
作文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会作文章。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强而且极富创造性的练习,叶圣陶先生说过:“就学生说,作文是各科学习的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因此,作文教学对学生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二、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三、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能;四、巩固并提高从阅读课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虽然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仍然是当前中学教育的主流。这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致使不少教师在教学中走向一些误区,现在我就目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很多教师无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
制订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应不成什么问题。但很多教师上作文课没有作文教案。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难点、重点,随心所欲。一学期下来,满足于作文的次数,根本不去管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这样进行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成为作文任务完成的机器,学生很难明白自己作文的闪光点;很难有重点的进行作文能力训练,使他们找到自己的新起点,激起学生写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