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寓言三则》教案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鄂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5/1 20:36: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3寓言三则
[教学目的]
1.流利地背诵课文,明确“方、亡、吊、居、将、奉”的意思和由“奚、何遽、知否”构成的相关疑问句。
2.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根据语境选择义项的能力,养成自学习惯。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文的美。
3.从文本出发,理解三则寓言的寓意,并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4.联系生活,古为今用,丰富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能利用工具书,结合书下注解,明确重点字词的意思,疏通文意。
2.筛选整合,概括三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品味寓意的现实意义。
[教学步骤]
一、调动学习兴趣,积累文学常识。
1.同学们读过哪些中国古代的寓言,讲给大家听听,并说说这则寓言给你怎样的启示?
2.寓言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里,人们为了把道理说得委婉动听,言浅意深,富有生动性和说服力,于是就大量运用短小生动的故事来寄寓一些抽象的道理。有的寓言是作者虚构的,如《南辕北辙》;有的来自于民间故事,如《塞翁失马》;有的来源于历史故事,如《阿豺折箭》。有些寓言深受大家喜爱,演化为成语,被广泛使用着,如“南辕北辙”、“塞翁失马”。
3.这三则寓言分别出自《战国策》、《淮南子》、《魏书》。请大家根据自己在课下查找的资料,向同学们介绍这三本书。
二、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落实字词,自疏文意。
1.学生自由地朗读这三则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对停顿,注意语气。
2.由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范读。教师点评。
3.结合注释,口译三则寓言,有疑难的地方作上记号。
4.提出疑难,教师板书在黑板上。出示三种释疑方式:①求助工具书。②与同学讨论;③结合上下文推断。三种方式即可单独使用,也可在一起使用。
5.同桌相互流利地口译,相互检查。
6.齐读三则寓言,有意识的记住其中一些反复出现的或重要的语句。
三、立足文本,概括三则寓言的寓意。
1.寓言的结尾处,往往有明确的语句提示寓意,而课文中三则的寓意却蕴藏在故事之中。只要你细心读故事,就能透过故事发现其中蕴涵的道理。请你用简洁的语句将它们写下来。
2.小组合作交流,不仅要简洁通顺的说出寓意,而且要结合故事说出自己的理由,看看谁的理由最充分,最具说服力。
3.全班讨论,互相补充,教师点拨,对于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独特见解要及时肯定和称赞。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