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评价体系的几点思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5/6 21:33: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评价体系的几点思考

一般认为,“课程评价是根据某种标准,以一定的方法对课程计划、活动及其结果等进行描述和价值判断的过程。”①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 )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第四点中提出了“评价建议”,并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方面作了详细的说明。这是建国以来,说得最清,叫得最响的一次,也为我们摸索新的课程评价体系提供了参照。因而思考新的语文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 改革语文课程评价体系,是新的语文课程改革的第一步
“素质教育喊得惊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这是当前不争的事实。正因为如此,“怎么考就怎么教,学生跟着教师走,教师跟着考试走,考试跟着‘专家’走,‘专家’跟着感觉走,这是当前中国语文教育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② 似乎教师、学生的全部努力都是为了应付那些没完没了的考试。“可怜的语文教师们就永远必须苦口婆心地教学生学习划分段落、修辞手法、语法结构、中心思想,做那些‘作者无意,学者多情’的考题。语文教师如果想要另辟蹊径,跳出应试的阴影,一旦‘均分’不理想,领导叫,家长跳,连学生都怪你害他考试失败,你这个教育改革先锋便立刻被杀个片甲不留,……语文教师们若没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举的把握,又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捋应试教育的虎须?”③ 
勿庸置疑,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直接作用于每一个教师和学生。改革旧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课程不断完善的新的评价体系”④ 已势在必行,也是顺利实施新的语文课程改革的第一步。
二、 走出语文课程评价体系的几个误区
1、过分强调课程评价的甄别和选拨功能。新《课标》认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革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显而易见,甄别好坏、优劣,选拨人才,不是课程评价的唯一目的。如果过分强调,则难免不会重蹈应试教育之嫌,更不用论其科学与否了。
2、把量化和客观化作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量化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数量化的描述。……它常以纸笔测验为主形式进行标准测验和常模测验。……只有定量的研究,量化的数据才是科学的。”⑤ 但教育毕竟是一种复杂的人类社会活动,是不可能准确定量的,量化评价却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简单的数据,不仅不能保证对客观性的承诺,而且更重要的是往往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因此,这样量化出来的结果必然是不科学的。同时,量化带来的是片面追求分数的极值,从而忽视对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其弊端众所周知的。
  客观化带来的是试题的标准化。语文题型无非就是判断、选择、填空、简答等,内容也无非是段落层次、修辞手法、语法结构、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等。答案也是标准的,因为这些答案都是“专家”“权威”钦定的,如果哪个学生异想天开,其结果必然是用“叉”问斩了。我们都知道,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给3700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