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导学案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9/11 21:14:03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870字。

  《师说》导学案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  顾海学
  一、导学目标
  1、阅读文本,积累文言知识,感悟文本寄寓的道理。
  2、研读文本,理解作者创作的目的及创作手法。
  3、反思文本,探究“道”、“业”、“惑”的具体内涵。
  二、知识链接
  (一)人物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内河阳(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评价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昌黎先生集》、《外集》十卷等。代表作有论说文《原道》、《师说》、《谏佛骨表》、《进学解》,赠序《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叙述文《<张中丞传>后叙》,墓志铭《柳子厚墓志铭》,祭文《祭十二郎文》以及传奇小说《毛颖传》。
  (二)文学主张:韩愈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之风,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 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三)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四)文体介绍:“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比“论”要自由一些。初中学过《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等都属这类文体。
  (五)背景知识: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韩愈不顾流俗,勇为人师,广招后学,培养文人。并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当时被人视为“狂人”。 当年三十五岁,在长安任国子博士。
  1、“由汉氏以来,师道日微.然犹时有授经传业者;及于今,则无闻矣。”(韩愈《进士策问十三首•其十二》)
  2、“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 犯笑侮, 收召后学, 作5师说6, 因抗颜而为师。世果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