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巴黎》教案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北师大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9/22 10:07:49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460字。
  留学巴黎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一中学;邮箱:weiwei2706@163.com
  课前预习: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查阅作者的相关资料,了解其艺术成就
  相关课程标准: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 通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 感悟本文朴实感人的语言风格
  3、 学习作者坚忍不拔的精神和爱国情怀
  评价任务:
  1、 朗读课文,概括作者留学巴黎的主要经历。
  2、 归纳作者在留学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取得的成就
  3、 讨论艺术与人生苦难之间的关系
  4、 找出文中让自己感动的细节
  5、 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自己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展示:播放《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片段,解说:抗日战争时期,这首乐曲激励了无数华夏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向前,投身于保家卫国的行列之中,你知道它的曲作者是谁吗?(生答冼星海)
  二、自主学习
  1、简介作者:
  冼星海(1905年--1945年)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作曲家,自幼酷爱音乐。1930年赴法国学习,先后师从丹第、杜卡斯等著名作曲家。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主攻作曲和指挥,在此期间曾创作颇受好评的《风》、《游子吟》等作品。1935年回国,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真实反映了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进行抗日斗争的生活。创作有《游击军》、《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等数百首。
  冼星海热爱音乐,他20岁左右才开始学拉小提琴,被同事们戏谑地称为“宰鸡能手”,面对鄙夷,他咬牙坚持,从来没有动摇学习音乐的决心。
  冼星海热爱国家和人民,他经常坦率地告诫朋友和亲人:“不要时常挂怀着自己的幸福,因为我们的幸福是以解放民族,解放人类为目的。”为祖国谱曲就此成为天赋的使命。1938年,在全延安没有一架钢琴的情况下,冼星海完成了《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军民进行曲》等一生中主要的音乐及文学作品。
  1929年,冼星海因参加反对学校当局的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但冼星海毫不气馁,他坚信“闲云野鹤无常往,江天何处不可飞”,毅然决定到法国巴黎留学。本文所反映的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事情。
  2、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⑴请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奢望(   )  西崽(   )  琐屑(   ) 揩汗(   )
  迷惘(   )  眩晕(   )  穷拙(   )
  ⑵请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衣寇楚楚  (   )  走头无路 (   )
  ⑶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琐屑:
  迷惘: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