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创作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作文教学改革历来是教育改革的重头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育的课程改革不是面向少数尖子学生,也不是大多数学生,而是每一名学生,使每名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作文到底应该从哪里做起呢?<br>
一、积累是作文的基础<br>
张中行先生说:“所谓作文,不过是把经自己构思、自己组织的话写为书面形式的一种活动。”假如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就无从谈论文章内容的“构思”与“组织”,就很难写成“书面形式”。因此,写作者必须明确积累什么,怎么积累。我认为:一要积累写作的材料,过好内容关;二要积累写作的表达技能,过好表达关。<br>
(一)、材料的积累<br>
材料在文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容易使得文章干瘪空洞,无病呻吟,所以孔子教育儿子孔锂说:“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第二,“小细节,大关键”,有时小材料可以使文章散发奇异的光彩,而如果不注意这些小地方,容易引起文章内容粗疏的毛病;第三,“积土成山”,积累材料,形成材料库,写作时可以使人浮想联翩,内容丰富,很多好文章就是逐步积累材料升华内容而产生的。教师应怎样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积累作文材料呢?<br>
1、背诵积累。指导学生熟读背诵教材中优秀篇章、精彩片断、优美语句,能使学生从中得到较多的语言储备,是积累作文材料的有效方法。学生读而不背,作文时就会感到笔力不足,词语贫乏。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年龄段是一生中记忆的最佳时期这一特点,对学生加强背诵指导,强化记忆,帮助他们积累起终生受用不尽的材料。一般说来,教学每册教材,教师要做到:①选择一些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的优秀课文,让学生整理背诵掌握全篇。②对于不便全篇背诵的课文,可选择其中片断,指导学生背诵。并要他们抄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利用课余饭后,一早一晚,进行吟诵、品味、内化。③指导学生摘录课文中的佳句,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这样,学生不仅能从中熟悉各种各样的句式、段式、篇章结构方法,了解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巩固学习成果,而且便于把书本里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作文时想用某些句式、段式结构方法,也就如探囊取物了。<br>
2、生活积累。生活好比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才能长流不竭。帮助学生积累生活,是学生作文之溪长流不竭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要:①指导观察,让学生运用教材中学到的观察方法,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事情,从中捕捉和积累作文材料,提高观察分析事物、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②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参观、旅游、劳动、科技活动等,每次活动都要有目的。活动前要有准备,活动中要细心指导学生感受生活,活动后要认真帮助学生回顾总结。③引导学生通过电视、电影、广播等视听途径积累材料。经常有目的、有选择地组织学生看爱国影片、儿童节目、《新闻联播》、《人与自然》等,以扩大学生的见闻,丰富学生的生活。④鼓励学生勤动笔,及时作些记录,坚持写观察日记,作好文字积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