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94字。
姓名:吕向春
单位:浙江省桐乡市洲泉中学
语文教学——真善美的教学
有一本书曾这样说:“人类一旦认识到其首要职责在于发掘,运用智力统筹及利用周遭的能源,以便进一步了解并掌握他们,就会在步入人类兴盛时期较高层次的途中不再有任何威胁。”意思是说,知识的生产力是无限的,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有了知识的“人”便能让自然界获得自我意识,不断地从“未完成”渐趋完善于“人化自然”。知识时代的经济呼唤并依赖着教育,而教育的各个学科都以语文为工具、为基础,去进行阐释、深化。语文教学并非纯知识性的,从人文视角来看,它应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综合体,是一门具有美学意义的学科。
语文教学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实践活动。教师不但是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也要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即从人文的角度来阐释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敏锐的人文知识的简单模式。浙江教育出版社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在编辑的时候,也注重了一定的对美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实际上,作为蓝本的中学语文教材,也必须注重知识的准确性,文学内容的导向性,必须求“真”“善”“美”。
一、“真”的教学
何为真?真,即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学上说,一个人的世界观,是个性倾向性的集中体现。它是人思想、活动的最高的调节器。它处于个人心理现象的最高层次,也影响人的整个的心理、思想面貌,调节人的思想、活动。作为学生,他的世界观也不是自然而然地产生、形成的,而主要是靠学校教育树立起来的。我们套用一句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能很好地说明问题。学生也如此。我们教师在教学时,也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曾听到过这样一件事: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学画画。教师教他们画一只苹果。许多小朋友画的是一只大红苹果,只有一个小朋友画的是一只蓝苹果。于是其他小朋友和教师都取笑这位小朋友。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小朋友家里真有一只蓝色的苹果,一只蓝色的玩具苹果,那是爸爸出差时带回来给自己玩的。这位教师不分青红皂白就取笑该生,应该说抹杀了这个孩子的个性发挥。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这是需要在发挥其重要的作用。需要是个体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个体通过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活动,使体内环境和外界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保持平衡,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学生需要精神需要,只有满足学生合理的可以实现的最基本的需要,学生才能积极努力地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才能调动学生听课和做作业的积极性。在思想工作中,要重视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爱的需要和美的需要,才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初中语文第二册《皇帝的新装》一文的课后练习五,要求自己想象并编写皇帝在游行完毕回宫后想了什么,做了些什么。这时,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老师千万不能限定皇帝回宫后将会怎样,否则就与前面讲的例子一样了,就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但是,如果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给出的答案就各不相同。当然难免会有一些糟粕在其中,这时就必须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对所有的内容进行筛选,择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就能营造激发潜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