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说课稿
- 资源简介:
约2200个字。
10、《木兰诗》说课稿
教学设想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古诗,学生在初一年级上册已接触过古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本诗为民歌,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新课标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文词句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有所了解,我个人理解,就是要使学生对古诗文要“想读”、“会读”、“熟读”、“解读”。至于本课,语文通俗,所以计划以“熟读”、“背诵”为重点。
其于以上认识,我特确定如下目标:其一|、通过诵读,研读刻画木兰定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其二、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并提醒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
根据课文的内容及特点,所以确定目标一为教学重点,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必不可少。《木兰诗》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一群刚刚步入七年级的学生,对本诗中作者要表达的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确定目标二为教学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最主要教学方法:诵读法: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调、节拍,力求声情并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复述法: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
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鉴赏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鉴赏本文繁简相宜、形象丰满的写作特色;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竞赛法: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竞赛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