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课时,约7000字)
《长亭送别》课堂教学实录(上)
备课人:杨安庆
学生五人一组,分色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是否还记得江淹有关离别的名句?
师:写离别以及涉及离别场面的文学作品,几乎历代都有名篇传世。比如……
生(齐答):唐代王维的诗《渭城曲》,宋代柳永的词《雨霖铃》(寒蝉凄切)。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运用了哪些意象诉说了怎样的离情别意?
生1:老师,我先背诵一遍。(背育)(掌声)《雨霖铃》写“清秋节”时“伤离别”,写秋色秋思、别境别情,寒蝉凄切、骤雨潇潇、晓风习习,一片哽咽抽泣“肠断声”。由冷清的字面、惨淡的景象、悲凉的氛围、凄恻的内心,共同熔铸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以表达“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这一哲理性主题。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好!《雨霖铃》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秋景,酿造意境,渲染了难以割舍的离情别绪。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长亭送别》则被称为写离情别意的绝唱。《长亭送别》是《西厢记》最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段之一。随着剧情的发展,莺莺终于大胆地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订终身。老夫人知道后,以相国之门三辈不招白衣女婿为由,威逼张生“上朝取应”,并气势汹汹地扬言:“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无奈,张生只好启程赶考。课文就从这里开始。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词,由莺莺主唱。
为了把握剧情、体味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们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把你最喜欢的曲词画出来。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掌声)
师:刚才几位同学读得都很投入,大家来评一评,谁读得最好?
生(齐答):××
师:好,我们请××同学来为我们说说你为什么能读得那么真切。
生2:读剧本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好像走上了舞台,在扮演这个角色,所以自然地就模仿人物的口吻,读出了一点感情。
师:哦,进入角色了,可贵,可贵!大家知道,中国古代的戏剧都是诗剧,除了有剧情外,还有优美的诗句,所以我们要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心情,领悟作者的才情与风格。我们接着来欣赏、品评自己最喜欢的曲词。
生3:我最喜欢[端正好]。这支曲子以疏淡之笔,描绘了一幅动人的长亭送别图:蓝天白云,
十里长亭读莺莺——《长亭送别》课堂教学实录(下)
备课人:杨安庆
师:“言为心声”,作家的笔力是惊人的。寥寥数语,一擒一纵,写尽了多情女子伤离的独特情态。所以,读剧本台词,要细心体味人物在独特语境中的独特情绪,如莺莺唱词[幺篇]中的“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这里莺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生14:莺莺的言外之意是张生你和我结婚以后,我们妻荣夫贵,琴瑟和谐,希望能白头偕老,不要分开。
生15:这样讲我觉得还不够。俗话说“夫荣妻贵”,莺莺既系相国小姐,已具身份,那么张生无须上京博取功名,亦可凭相国女婿的身份而富贵。这里有埋怨之意。
师:埋怨谁?
生15:老夫人,就是她母亲。
师:文中还有哪些唱词或对白反映了莺莺这样的心态?
生16:“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说明莺莺把“及第”看作是“蜗角蝇头”般的名利,形象地表达了莺莺珍视爱情、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生12:嘱咐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言外之意“即使驳落,也要回来”,这当然是针对老夫人的了,她根本不把老夫人放在眼里,反映了莺莺倔强的叛逆性格。
生17:这只能表明莺莺的重别离轻功名的。张生“得官不得官”,是否“状元及第”对她来说是次要的,她想到的是相思苦、别离情,她恨的是“拆鸳鸯在两下里”的老夫人。
师:这些话是莺莺私下里跟张生说的还是当着老夫的面说的?
生12:这些话是当着老夫人的面说的,它不仅表现了莺莺对老夫人的怨恨和倔强的反抗精神,而且也可以看作是作者向读书追求功名利禄那一套俗观念的挑战,真是力透纸背。莺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