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标点符号专题知识
- 资源简介:
约3550个字。
标点符号专题知识
一、问号:用于有疑问语气的句子结尾。
1、连续问句,每个问句末均用问号。
如:除了他能去,谁呢?你吗?你能去吗?
2、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
如:今年暑假你是去北京,去上海,还是去深圳?
3、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
如:“应该付你多少钱,先生?”
4、用“好不好、行不行”等疑问格式表示的较委婉的祈使语气,也可用问号。
如:你听听群众的意见好不好?
5、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
如:①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办。
②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人。
二、顿号:表示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句子间并列不能用顿号。
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如:他三十六七岁距这里二三里
2、太短的并列成份间尤其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
如:中小学生省市领导城乡交流工农兵调查研究
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
如: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4、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八月的大街上摆满了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
5、顿号还经常用在次序语之后,如“一、二、三、”“甲、乙、丙、”。但次序语用了括号,就不用顿号,如“(1)(2)(3)”。
三、冒号: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后面,有引起他人注意的意思;用在某某说之后,表示下面是引用的话。
如:①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抬秤。
②他不爱学习,喜欢体育,人缘挺好:我知道的就这些。
1、冒号要管到句末。如果要管几句话或一段话,一般要用序次语或引号标明。
如:记者在北京一些小学采访,不少老师反映:这一两年,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反映出的劳动观念淡薄,劳动习惯差,自理能力低,不珍惜劳动成果等问题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存在。
2、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
如:①他客气地说了一声“请坐”,便走了出去。
②请问,需要我的帮助吗?
3、转述的不能用冒号。(人称发生变化)
如:老师说,他今天不舒服,不来上课了。
4、在非提示性话语的后边不能用冒号:
如:纪念碑上刻着“办学功绩,永垂青史”八个大字。(非提示性话语)
5、“某某说”、“某某想”后不是直接引用,不用冒号;“某某说”、“某某想”在引语前,用冒号;在引语后或引语中,不用冒号。
如:①他说今天不回家了。
②李明说:“我今天要先去买点东西再回家。”
③“这个问题,”李明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④“我不去了,这人太不像话了!”小李生气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