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题,约8300。
2005年宝山区高考语文质量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 阅 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
梁思成
①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
②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也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的另一例子。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持续贯串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的层出不穷的变奏。但是这些变奏又“万变不离其宗”——主题。水波涓涓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使你形象地看到几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嬉戏,从而使你“知鱼之乐”焉。
③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复若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给以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突出某一种效果,表达出某一种思想感情。
④绘画的艺术处理上,有时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⑤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们熟悉的名画。它用手卷的形式赋予它以空间、时间都很长的“持续性”。画家利用树木、船只、房屋,特别是那无尽的瓦垄的一些共同特征,重复排列,以取得几条街道(亦即画面)的统一性。当然,在重复之中同时还闪烁着无穷的变化。不同阶段的重点也螺旋式地变换着在画面上的位置,步步引人入胜。画家在你还未意识到以前,就已经成功地以各式各样的重复把你的感受的方向控制住了。
⑥上面所谈的那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⑦历史上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从已被拆除了的中华门 (大明门、大清门)开始就以一间接着一间, 重复了又重复的千步廊一口气排列到天安门。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又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篇一律”的朝房。再进去,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前三殿”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异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许多构件和构成部分(乐句、乐段)的重复:而东西两侧的廊、庑、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伴奏” 然而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廊、门却全部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上程作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我们完全可以说它们“千篇一律”。
⑧但是,谁能不感到,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那些殿堂、楼门、廊庑虽然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几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的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千变万化。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⑨至于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然而正是那目之所及的无尽的重复,才给游人以那种只有它才能给人的特殊感受。大胆来个荒谬绝伦的设想: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一根方,一根圆,一根八角,一根六角……;一根肥,一根瘦,一根曲,一根直……;一根木,一根石,一根铜,一根钢筋混凝土……;一根红,一根绿,一根黄,一根蓝……;一根素净无饰,一根高浮盘龙,一根浅雕卷苹,一根彩绘团花……;这样“千变万化”地排列过去?那长廊将成为何等散漫零乱的景象!
⑩有人会问:那么走到长廊以前, 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的花窗不是各具一格,千变万化的吗?是的。就回廊整体来说,这正是一个“大同小异”,大统一中的小变化的问题。既得花窗“小异”之谐趣,无伤回廊“大同”之统一。且先以这样的花窗小小变化,作为廊柱无尽重复的“前奏”,也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
(选自《人世文丛·云梦生涯》有删改)
1.对第②段“知鱼之乐”典故出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论语》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2.第④段中的“这一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对第⑤段“把你的感受的方向控制住了”一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指的是,把阅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画面上。
B.指的是,把阅渎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中重复排列的“瓦垄”上。
C.指的是,让阅读者注意到画面中的几条街道既有统一性,又有若干变化。
D.指的是,让阅读者注意到画面中的树、船、房,特别是瓦垄的共同特性。
4.第⑦段中写道:“历史上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作者把“故宫”建筑称为“最杰出的一个例子”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第⑨段,作者“大胆来个荒谬绝伦的设想”,其目的是要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对全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介绍了音乐、绘画与建筑,但以建筑创作为主要内容。
B.题目“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是指艺术创作的重复与变化。
C.副标题中的“通感”,与修辞格中的“通感”意义是相同的。
D.重复与变化的统一,是创作中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E.故宫与颐和园长廊,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取胜。
F.写回廊墙上的花窗一例,是强调建筑应各具一格,千变万化。
(二)阅读下文,完成7—14题。(24分)
“另类”贺知章
刘长春
①追寻贺知章的身影,让我感动而且悠然神往的依然是张旭称道他的那句话:“贺八清鉴风流千载人也。”
②当年,他做着太子宾客的官,已经逾八十,性格放旷,也没有多少拘束,喜欢在长安市肆饮酒放歌。酒喝得差不多了,也不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