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案三个课时,约2559个字。
《骆驼寻宝记》教案
一、 教学目标
(一) 整体感受,把握课文在构思和组材上的特点。
(二) 品味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引领学生体悟语言中的感染力。
(三) 理解骆驼形象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二、 课时安排:3课时
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 读准音,查字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2) 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3) 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地朗读对骆驼描写的部分。
导入新课。
(二) 正音听读
1、 下列划线的字怎样读?(板书或多媒体显示,学生认读后配上拼音)
携手 嫉妒 对峙 踽踽独行 温馨 淙淙 潺潺 花团锦簇
2、 老师范读1-3段,要求同学听准读音,体会感情(动物们急于去寻宝的迫切心情),领悟意旨(童话作品中夸张式语言的表达效果)。
3、 范读旨在于音、情、意等方面对同学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学会边诵读边感受品味的欣赏方法。
(三) 朗读设疑
1、 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吐字清晰准确、朗读声情并茂。
2、 设疑激趣:课文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但文章除了写“骆驼”还写了其他许多动物,请边读课文,边将这些动物圈点出来,并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的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 讨论交流
1、 除了骆驼外,还有哪些动物加入了寻宝行列?它们都寻到宝了吗?
明确;有大象、金丝猴、乌鸦、老公鸡和老母鸡、牛、马、羊、大白鹅、鸭子、狮子等30多种动物都“火烧火燎”地加入了寻宝的行列。但最终众多动物又毫无例外地退出了寻宝的队伍。
2、 作者用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作用是什么?
明确:都是为下文突出刻画骆驼作铺垫,从反面衬托骆驼。
3、 构思特点
引导:在构思上,作者下了一番苦功,对前后的内容作了精心安排。全文写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