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177字。
我是谁?
——谈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王店镇中学 亚萍
【提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阅读的实质就是对话。对话式阅读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对教师自己在对话式阅读教学中角色定位的模糊,课堂上出现了许多背离对话式阅读教学本质的现象,对话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本文首先确立“在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的观点,然后从四个层面阐明“教师作为引导者该如何实施引导策略”,旨在还对话式阅读教学健康的本来面目,实现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对话 阅读 教学 引导 教师 角色
人类步入现当代社会以后,对话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诉求,一种基本的生存状态,一种达成目标的有效途径。从某种程度上讲,对话是一种与民主相生相伴的时代精神,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结晶。作为一种先进而科学的理论,对话教学则是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声,并当之无愧地成为实施新课程的一条重要法则。
对话式阅读教学是指处于平等地位的学生、教师、文本三者间因彼此精神敞开而达到灵魂交融、心智启迪目的的阅读教学形态。
新课程主张:在阅读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在这种阅读教学中,师生互为对象,平等互助,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话语霸权。应该说,对话教学理念的引入让传统的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在建立开放、平等、民主的生态课堂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等多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教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于是退居二线,纯粹旁观学生的阅读活动,这便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负责任。由此,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背离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现象:(1)对话进展的随意化:学生各说各的,不善于互相合作;有的学生性格倔强,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不善于作必要的妥协;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一味地依附甚至盲从别人;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报”完毕,对话便宣告结束。这种教师的离席会导致课堂缺失强有力的组织者,对话现场不能得到适时的调度和控制。学生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