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索寓言》教案2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二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5/31 21:29: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300字。
《读<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任教教师:叶爱阳
任教班级:109
教学目的:
一、深入研讨《读<伊索寓言>》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从比较中读出《伊索寓言》的原来寓意与钱钟书再读寓言后一种新的理解。
二、抓住难句的理解,揣摩文章含蓄的语言。
教学重点:
一、培养学生研究探讨、质疑解难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把握文句深层的含义。
教学内容:
一、导语设计
请同学们看这样一段话:
橄榄或榴莲需反复咀嚼才能知其味。《写在人生边上》就是
一把橄榄、一枚榴莲. . . . . .   ——柯灵 
文学作品是需要我们仔细玩味才能知其味的。细心的同学已经知道我们今天学的《伊索寓言》就是选自《写在人生边上》这样一部值得我们品读的作品集子的。其实,我更愿意称《写在人生边上》为一个装着各种水果的篮子,而《伊索寓言》就是里面一种很有营养的水果。现在,就请我们共同对这别样水果尝一尝,品一品。
二、整体感知
钱钟书跨越了两千多年的时空限制,当他拿起《伊索寓言》后,令他感慨系之的或引出他评论的寓言是有怎样的诱惑呢?速读全文,找出作者读《伊索寓言》时讨论有关寓言故事内容的段落。
提示:第4到第12节。
三、研讨课文
钱钟书的这篇随感从寓言中来,不如我们删繁就简,也从寓言中解读他投入其内的思想。
1.择取第一则寓言,我们一起解析。
提问:1《伊索寓言》怎样讲这则故事的,有怎样的寓意?
2 钱钟书怎样解读这则故事,赋予了它怎样的新义?
解析:蝙蝠在争斗的鸟和兽两派之间扮演着骑墙的角色,当鸟胜了兽时就到鸟的阵营,自称为鸟,反之则称自己为兽。当鸟和兽讲和时就显露出它的卑鄙一面,下场可悲。(关于故事)这则寓言原来就是刺善变者不得好下场。(原来寓意)钱钟书将故事的情节改换了,蝙蝠是见了鸟称作兽,见了兽称作鸟。如果说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