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00字。
《雷雨》
山东垦利一中 丛明娟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来把握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2、 能力迁移:课本剧的改编与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人物语言的分析与复杂人性的解读。
[教学设想]
1、 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把阅读交给学生,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2、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能,师生平等自然的交流。
[学习方法]
品读、分析、讨论、改编、表演、评价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
1、 依据学习材料,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了解作者曹禺。
2、 针对课文进行兴趣式阅读,明确人物关系,了解矛盾冲突。
时代背景
3、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 故事梗概
周鲁两家的人物关系
相关评论
4、在教师的组织下,观看电影《雷雨》,写出观后感。
5、组织学生对原著进行合理的改编,并自导自演课本剧。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导入
上个世纪60年代,有一位年轻的日本作家访问中国,他专程登门拜访了剧作家曹禺先
生,并表达了这样的愿望:“我希望日后也能写出您的《雷雨》那样的杰作来。”
这位日本作家是谁呢?他就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
同学们,《雷雨》是曹禺中学时期开始构思,在大学毕业时完成的话剧处女作。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部年轻的作品,成为大江健三郎眼中“丰碑”式的巨著呢?
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部作品的一个小片断,来看个究竟!
二、 认知•合作•探究
(出示幻灯片)
高尔基说:“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雷雨》作为一部话剧,主要是从哪个角度来展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呢?
很好,通过人物的语言。
现在,我们就一起经由一句句鲜活的语言走入人物的灵魂深处。
文本节选内容有哪些人物呢?
很好。周朴园和鲁侍萍。
二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对。事隔30年未见的恋人又一次相见。
那两个人马上相认了吗?
没有。
为什么没有相认呢?
因为周朴园已经认不出鲁侍萍了。
所以有一句话周朴园问了好几遍,请同学们把它找出来。
你,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哦,侍萍!(低声)是你?
这些问话能够表现出周朴园怎样微妙的心理呢?(引导学生分析)
发言不必举手,站起来说就行!
教师总结:30年未见的恋人第一次相见,却没有惊喜。这是为什么呢?
是不是两个人都变了呢?如果说真的有变化的话,两个人变化的是什么呢?
是啊,鲁侍萍老去的是容貌,而周朴园却变了心。
那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到底是真是假呢?我们来讨论讨论。
(1、引导同学们从文本中找寻依据,由人物语言来推敲人物心理,从而勾勒出周朴园的形象,挖掘其复杂的人性)
(2、意见可以不必统一,但必须言之有理)
(出示电影《雷雨》剧照——周朴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