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八下语文第一单元练习
- 资源简介:
约5060个字。
八下语文第一单元练习(2014/3/1)
☆方法指导:
一、 写作方法
状物抒情散文常见的写作方法有:联想、想像、象征、对比、衬托、抑扬、前后照应、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开门见山、伏笔铺垫、设置悬念、卒章显志、以动衬静、烘托渲染、虚实结合等。
例:《白杨礼赞》写作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石榴》写作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步骤:方法+作用。例如题目:描写白杨树为什么先写黄土高原景色?
答:以黄土高原烘托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为下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义做铺垫。
方法作用
二、 归纳中心
归纳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可以分几步进行:
第一步:认真、反复地阅读文章,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想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或什么人什么物。
第二步:反复思考,仔细体会文章究竟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说明了什么问题,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第三步:找出文章中的重点段落,中心句子和关键的词语,看看与表现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
第四步:进行归纳,把经过自己动恼思考后的中心思想用简练的语言写出来。
一般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三、 句子作用
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而“含义”一般侧重从主题方面分析
1、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①位于开头:1、点明主旨,总领下文;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为全文渲染某种气氛;4、埋下伏笔或作铺垫;5、引起下文;6、开篇点题、7、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天气环境等)。
②位于中间: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照应前文(承接上文);3、引起下文;4、照应标题;5、照应开头。
③位于结尾:1、总结全文;2、首尾呼应;3、点名主旨,升华情感;4、照应标题;5、发人深思,留给读者思考的余地。
2、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这类句子一般在文章中,主要起点题、点明主旨、强调作者的主要感受、深化或升华中心、发出倡议或号召等作用。从内容看:根据不同的文体,句子的作用用在记叙文性的文章中,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在议论文中,表达中心论点及分论点;在说明文中,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有的句子还交代了原因或者之所以这样说的依据。
3、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艺术效果。
(一)修辞。(1)比喻: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或者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2)拟人:生动形象,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3)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强调了+对象+特性(4)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5)反问:增强语气,发人深思。(6)对偶:语言整齐,节奏鲜明。(7)反复:突出思想,强化感情,增强旋律。(8)夸张:夸大或缩小,突出事物的本质,给人鲜明的印象。(9)对比:强调了……突出了……(答题要结合内容)
一、 词语练习
倦dài()fěi翠( ) 奇(jüé)()枯jí()秀qí()
xī利( ) 丰yú()祗辱()骈死()yān yān欲睡()
二、完成成语并解释所填字
1、坦荡如______________ 2、潜暗长_______________
3、争斗艳______________ 4、旁yì_________斜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课文填空
1、它没有婆娑的姿态,。
2、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4、《马说》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本文的写法是_________________
5、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治者浅薄无知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千里马比喻_________________伯乐比喻_________________ 食马者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四个有马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一组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历史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