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导学案3
- 资源简介:
约3560个字。
涟水县实验中学初三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题:《愚公移山》1编制:黄培兵审核:顾界美班级姓名得分日期
一、学习目标
1.借助资料了解《列子》。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1、2节,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3.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熟练地翻译课文1.2.节。
4.能够说出太行王屋二山的地理概况及移山的原因。
二、自主学习
1.作家简介: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作品:《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2.了解《寓言》: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含义深刻,寓于哲理。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3.填空《列子》一书最早见于西汉,全书共载则。大部分属于、和。作者列子,名,又名,战国时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
4. 解释下列词语
方:仞:阳:且:惩:迂:室:反:
许:献:以:焉:易:始龀:杂然:
5.翻译句子: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
②杂然相许。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6. 再读课文1.2.节分析理解:
①太行,王屋二山的地理位置。面积,高度。
②“年且九十”说明了什么?
③家人对移山的态度?(用原文回答)
④邻居对移山的态度?(用原文回答)
三、合作交流
自由朗读课文第1.2.节,结合书后注释,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教师作朗读指导。
1.交流形式:小组内交流。
2. 交流内容:【自主学习】3~6题。
3. 交流任务:解决读不准的字音,翻译不够流畅的句子及对课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