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儿》教学设计及反思
- 资源简介:
约3760个字。
《柳叶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赏析品味生动的描写。
2、体会领悟深厚的感情。
3、理解“苦”“乐”的内涵,认识过去的艰辛,珍惜今天的幸福。
【教学重难点】
目标1、3是重点,目标3是难点。
【预习要求】
1、向长辈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
2、摘抄“咏柳”的诗句。
3、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文章中哪些句段具体描写出了当时人们的饥荒程度?请同学们找出来,品一品,读一读这一份苦涩的味道。
5、思考:文章围绕柳叶儿记叙了哪些令“我”快乐的事?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快乐的句段品一品,读一读。
以为线索,描写了童年时代,在那严重饥荒的岁月,,,的乐趣,抒写了对柳叶儿的特殊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柳叶儿,这在我们江南随处可见的,文人墨客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引导学生读相关诗句(投影展示相关诗句)。
小结: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嚼。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你没东西吃,它能够让你活下去。(组织齐读第15自然段)
读一读,想一想作者宋学孟笔下的柳叶儿有什么不一样?
二、读课文,剖析柳叶“苦情”
靠柳叶救命的年代是个怎样的年代?当时人们“饥”“荒”到何种程度?
(一)投影介绍相关历史资料。
1959-1961年是我国历史上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即指1958年中国兴起“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经济政治运动后紧跟着出现的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其间,全国各地旱灾、洪涝、风雹、台风、霜冻、蝗灾、粘虫灾、鼠灾等各种灾害交替出现,造成粮食的大幅度减产,使得在此期间因饥馑而非正常死亡(饿死)的人口急剧增加,计3000余万人,是八年抗战当中非正常死亡人数的1.5倍。其困难的严重程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因此,生活在这一时期的人们是苦难的,他们吃完了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