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之味:彰显脱俗的文境
- 资源简介:
约4920字。
文学之味:彰显脱俗的文境
石修银[福建教育学院特级教师]
文学味予人绵长的韵味,令人涵泳不尽、回味无穷,如此彰显脱俗的文境,彰显丰富的审美价值。而文学味缺乏之作,让读者阅之如饮白开水,了无兴致,折射出写作生命的平庸。我们作文训练,也就要提升文学素养,厚实写作底蕴,让文章蕴蓄文学味,彰显写作生命的诗意与智慧。
情味: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相关背景:一些同学的文章,就叙事而叙事,没有审美情感的融注,读者无法获以情感的冲击与震撼,文章缺失文学味,折射出生命情感的苍白。
文贵乎情,薄情则寡味。老作家韩辉光说:“有的孩子说:‘我的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晰,为什么就不能发表呢?’这理由很简单,好文章要有文学味,重要的是要有打动人的真情实感,而不仅仅在分段、总结中心思想。”
情之丰富,文章方有文学质感。古人有人作诗:东边一棵大柳树/西边一棵大柳树/南边一棵大柳树/北边一棵大柳树。此言何谓诗?后一诗人补上几句:任尔东南西北风/千丝万缕/总系不得郎舟住。一经点化升华,使此原本苍白平庸诗作,让人感受丰富的生命情感与强劲的艺术张力。
示例1:冰心写《往事》。写九年前的一个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倚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斜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也不摇动了。雨声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结尾】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荫蔽?
此为文学味浓郁的经典之作。如果没有结尾一句,文章也就只是写自己审视荷莲的感受,但此一联想,文章的荷叶荷莲,也就浸染了浓郁的情思,文章以此联想比喻“我”与“母亲”,也就有了涵泳不尽的审美价值,折射出情感丰富的生命。
我们也就要用心品读生活,品读生活的浓郁情愫,让文章浸染浓郁的情思。
示例2:刘万东同学写《父亲的洗发水》,写过年回家,看到从来用碱粉洗头的父亲竟然买了一瓶海飞丝。一洗,发现这是假的。节后返校,离别时,母亲从窗台上拿出还剩下的半瓶假海飞丝:“本来这洗发水,你爹是买来留给你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