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记叙文写作的“六美”
- 资源简介:
约4310字。
高考记叙文写作的“六美”
□广元中学 高级教师 陈 斌
高考作文“文体自选”,绝大多数考生选择议论体和抒情体,少数考生选择记叙体。
一些选择记叙体的考生认为,只要满足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就达到了基本要求。但我们去读他们的记叙文,往往发现语言干瘪、缺少描写、没有细节,选材不精、剪裁不当、结构沉闷,环境不明、场景不清,形象模糊、主题淡薄。试想,这样的文章有何阅读美感可言,这样的文章怎能获得较高分数?
经过对历年高考优秀记叙文的阅读和思索,笔者发现,高考优秀记叙文有“六美”,是我们必须努力追过的。
语言的文采美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正如人的外衣,虽不能完全代表内涵和品位,但得体漂亮的“外衣”有先声夺人甚至使人一见钟情之效,却是不争的事实。
2005年全国卷Ⅰ《雨珠•露珠•泪珠》:
东方破晓,晨光熹微,黎明女神飘然下凡,从娇艳欲滴的红玫瑰边走过,看见花瓣上有三滴晶莹透明的水珠在向她招手,请她留步。
这样的语言,这样的开头,谁会没有一睹为快的欲望呢?
2005年浙江卷《顿悟》更是妙语如珠,丽辞如锦:
佛门无限清静,必须耐得寂寞;佛门四大皆空,必须抛弃俗念;佛门生活,除了俗世的柴米油盐外,还要时时诵经礼佛,涤除灵魂的尘垢,必须勤勉不息。
哈哈,你再看,难道你看不出日出日落,花开花谢,云散云聚吗?看不出春去秋来,草长莺飞吗?看不出荣华富贵终幻影,红颜美色终白骨吗?唉,年轻人,一碗水就是整个世界呀!
两段文字,有声有色,有画面有内涵,有境界有气氛。
2011年全国新课标《山村新貌》: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六年了,整整六年了,我终于要回到那生我养我的故乡了!心中的激动是任何语言文字都无法表达的。我的家乡,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直令我魂牵梦萦!
近乡情更怯,不知昔日的伙伴是否还记得我;不知爷爷奶奶是否依旧健朗;不知家乡的大黄狗是否依旧会朝着我“汪汪”吠叫;不知……
2011年湖南卷《向日葵没有眼泪》:
自记事起,院子里便有大片的向日葵,金黄向阳,是生瓣的那种,花期很长,盛夏阳光里绚烂成一片海洋,让人分辨不清哪一瓣在反射着阳光,只觉晕眩耀眼。
这是爸爸给我的礼物,出生时种下,每年留种,每年播种。
情节的剪裁美
一些考生的记叙文记流水账,没有情节单元,更没有细节描写,致使平淡无味,啰嗦冗赘,中心不能突显,读之令人生厌。正确的做法是,要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