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重庆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0730字。
2014重庆高考压轴卷
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至6题、第8至10题为选择题,27分;第7题、第11至 22 题为非选择题,123分,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第6 题、第8至10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7题、第11至22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剽悍∕镖局 晕船∕酝酿 靡费∕靡丽
B.烘焙∕蓓蕾 莅临∕罹难 舍间∕舍弃
C.趔趄∕凛冽 屏藩∕颦蹙 呼天抢地∕抢种抢收
D.桎梏∕诰封 赓续∕粳米 曲突徙薪∕曲终人散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重庆山城,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B.财政部领导强调,近年来财政收入不断迈上新台阶,但远未到敞开花钱的时候,仍需要精打细算,财政资金要“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钱投入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去。
C.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D.老王虽说已经退休了,但他精力充沛,在许多事情上都显示出他是个年富力强的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昨晚,我市新落成的艺术中心上演了第一场高雅音乐会,基本爆满的上座情况为我市领导和市民挣足了面子。
B.班主任要林跃负责出一期庆祝元旦的黑板报。这个任务,对于重理轻文的林跃来说,无疑不是一个大难题。
C.艰苦奋斗是一种需要从小培养的品格,及早在青少年中引导和树立如此意识和习惯,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D.对这样一种信息化养老服务,渝中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称,这很值得推广:“渝中区的老龄化水平比全市平均水平还要高,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建设一个‘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强调的是人应当为遵义而活着,突显的是人的道德价值。
B.家训、家规、家教传承的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德,这种历史的沉淀和传承是无言的教育,也是一种无声的力量。
C.票房只是衡量电影价值的标准之一,电影内涵是否深刻、画面是否有美感、表演技巧是否娴熟……等都是评价一部电影优劣的重要因素。
D.最近网络“文言神翻译”风潮引发热议,是古典文化回归?还是纯粹的网友文言游戏?众人对这股“最炫文言风”褒贬不一。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谈学问的功用
一般人常埋怨现在青年对于学问没有浓厚的兴趣。就个人任教的经验说,我也有这样的观感。平心而论,这大半要归咎我们“教书人”。把学问看成“读书”,一个错误的观念如果不全是我们养成的,至少我们未曾设法纠正,而且我们自己又没有好生学问,给青年学子树一个榜样,可以激励他们的志气,提起他们的兴趣。此外,社会上一般人对于学问的性质和功用所存的误解也不无关系。近代西方学者常把纯理的学问和应用的学问分开,以为治应用的学问是有所为而为,治纯理的学问是无所为而为。他们怕学问全落到应用一条窄路上,尝设法替无所为而为的学问辩护,说它虽“无用”,却可满足人类的求知欲。这种用心很可佩服,而措词却不甚正确。学问起于生活的需要,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