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47字。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鹰潭奥科现代外语学校 刘海英
一、教材分析、学生分析
本文是一篇充满民族风情的游记,在作者的笔下,展现了西双版纳美丽、富饶、神奇的一面。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从他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学习他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的方法及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让学生不但能欣赏到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和民俗风情,而且能学会灵活运用各种写作方法。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在本单元中,他们已经学了其他游记对各地风光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早已根植于心。此时的他们天真、活泼、想像力丰富,而且语言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较高的水平。配以音乐和图片,在艺术的感染下,能激起他们的表现欲,激发他们自主参与教学,从而轻松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如何向游人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
2、欣赏文章优美、隽永的语言,了解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3、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及运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文中相关注解,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学习把二者相结合的方法。
3、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2、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
三、重点、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学会自己组织语言向游人介绍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学会运用对比手法。
难点
1、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学习二者相结合的方法。
2、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突破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寻找答案,利用导游的形式介绍全文景观。
2、用一个个小片段来展示文章主要情节,使学生对西双版纳有直观的印象。
四、教学设计思路
1、发扬学生个性,发挥想像力、创造力。
教学中设计了自由介绍自己喜欢的风光及自主探讨的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学会从文中自由寻找答案,允许他们有个人的见解和主张,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2、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能力的提高要靠平时不断的训练,并且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本课设计中,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