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古典诗歌教案
- 资源简介:
约25730字。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十四、《诗经》二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积累字词,理解诗歌的大意;继续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背诵两首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识记以及结合注释理解鉴赏来品读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灿烂的先秦文化,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
2.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3.背诵《静女》《氓》。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悟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人类永恒的感情世界里,爱情是永恒的主题。我们平时常看的电影、电视剧等都少不了爱情的影子。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些诗词都表明爱情是崇高的,纯洁的,神秘的。同样是爱情,但在不同的时代就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现在的爱情可以通过歌唱出来:(爱情歌曲)那古代的人的爱情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爱情的古老诗歌,来自《诗经》的《静女》。
(二)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篇。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叫《诗经》。《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什么?——屈原的《楚辞》。《诗经》以四言为主。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国风”,160篇,各地民间歌谣。(共15国风)
雅 :“大雅”、“小雅”,105篇,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
颂 “商颂”、“周颂”、“鲁颂 ” 40篇,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普遍运用三种表现手法: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直接叙事、刻画和抒情。如对一个人相貌的描写。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方。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先说别的事物以引出诗人要说的事物。
(三)读解《静女》
1.现在正式进入静女的爱情故事中来。昨天布置了大家回去预习课文,那谁来告诉我《静女》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静女》选自《诗经`邶风》,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是以第
……
十五、《离骚》节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识记以及结合注释理解鉴赏来品读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疏通理解关键词语,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3.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悟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的几组镜头:
屈原被越王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并配以主题歌曲。
提问:你们知道屏幕上这位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学生答:屈原)
端午节时民间有一个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放出粽子,赛龙舟图画)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二)自主 合作 探究
1.关于作者及《离骚》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 ,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