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学案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鲁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五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5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9/24 8:33:5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650字。

  第一单元 人生的五彩梦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问题导学
  1.上片中,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眼前“湘江秋景图”这大好景色的?
  2.词人为什么“怅”?联系时代背景,想一想“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意是什么。
  3.下阕为我们描绘了一群怎样的少年形象?最后三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自主探究
  《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是什么人?《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可算是“风流人物”吗?为什么?
  文法导析
  1.以乐景写豪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的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词人正是从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 “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是暗含的对比。这些对比不但使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而且使词作的主旨更加鲜明。
  技法导练
  导练目标
  请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发挥想象,将“枫叶荻花秋瑟瑟”这句诗扩展成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
  素材积淀
  话题集锦
  (1)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
  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立志救国,献身革命。他在中学念书的时候,同学们称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他在离家求学前夕改写了日本西乡隆盛的一首诗留给父亲:“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914年,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学习期间,全部费用只有169元钱,而且其中三分之一花在订报上,铺盖和衣服则非常简陋单薄。但他从不以此为念,常常和朋友互相勉励说,读书要有理想,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他还与朋友们提出“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在校学习期间不谈恋爱。他认为,改造国家,改造社会,对学问的需要太迫切了,一定要珍惜宝贵的青春,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等话题中。
  (2)作为诗人,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文采飞扬。一句“粪土当年万户侯”尽抒少年胸臆,气概豪迈,气势磅礴!可谓惊天动地,振聋发聩,少年心事当拿云,正是这些“到中流击水”的英豪,为中华民族“竞自由”,为苍茫大地“主沉浮”!独领一代风骚的毛泽东,用他的信仰、理论、实践营造了一个充满壮志与欢欣的独特世界。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等话题中。
  佳作片段
  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而是具有岩石般的冷峻。一个人真正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时候,责任作为一份厚重的礼物不知不觉地落到了你的肩上。它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