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6
- 资源简介:
约2300字。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文本的学习,了解传统的内涵、本质意义,从而正确的对待传统,唤醒他们的尊崇传统的意识。
2.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能够了解正反论证、比喻论证等说理方法的作用,学习运用这些论证方法以提高议论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随着外国尤其是港台新儒学的兴起,再加上改革开放以后比较宽松的政治思想环境,在中国大陆兴起了一股文化热。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些过激的口号和行文做出了理性的分析。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活跃。也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学,成为一时的风尚。在这种背景下,庞朴针对这种种现象,写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从文化学的角度,做出了分析。
【课前导学】
1、积累字词:
<字音>
媲( )美 褒( )贬 威慑( ) 一蹴( )而就 蜕( )除
积淀 ( ) 筛( )选 攻讦( ) 咀嚼( ) 时髦 ( )
<理解意思>
明日黄花:
孤芳自赏:
面目全非:
班驳陆离:
2、课前探究
查阅资料了解中国以及本地的传统文化。初步理解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内涵。
第一课时
【课堂研讨】
一、课文初读:
1、释题: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可见,本文主要阐述了二者的概念和区别。
庞朴认为: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
2、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思路。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引子部分:是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正确对待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