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复习教案
- 资源简介:
约2610字。
归去来兮辞
4、通过做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能力
【复习重点】
1、诵读重述文意,认识重点字词的字音、意义,积累作文素材
2、掌握实词“引、乘”及虚词“而、以”等的用法
【复习难点】
通过做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能力
一、情境导入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
本文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词。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 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
本文的叙事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本文的抒情线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
二、自主、合作、探究
A、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
2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B、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 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