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100字。
《雨霖铃》
组别:语文组 活动时间:2004.8
主备人:干方田 参加人员:全体语文组老师
活动过程:
一、主备人发言: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今天我们学习的《雨霖铃》就是这样一首能给我们带来艺术享受和情感熏陶的词作品。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高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词七首》中的第二、三首,属于讲读课文 。我认为诗词教学重点应放在领会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诵读能力上,这与《语文教学大纲》要求的以诵读和理解为主保持了一致性。
《雨霖铃》的作者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门写词的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之一。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与影响。本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他心爱的人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教学大纲一直很重视朗读训练。诗词教学也绝对少不了诵读指导。有了好的诵读材料,其训练也就成功了一半。所以说《雨霖铃》又是极好的诵读训练教材。
2、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本课设计为二课时。
(1)知识目标:具体领会词人作品的风格。感知《雨霖铃》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了解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在这里,这种写法并不要求他们全面的掌握,基于这种情景交融要求同学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体会其中的感情,并结合高二(1)、(2)班学生语文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知识目标定为①正确理解这首词的主旨;②在理解的基础上成诵。
(2)能力目标:切实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领悟、理解能力,并提高学生朗诵的水平,使其整体语文素质得到提高。
(3)德育目标:针对有些同学自卑、自怯,缺乏理想抱负,虚掷光阴的现状,确定本课德育目标:珍惜现有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意,不要让自己在失去的那一刻才后悔遗憾,珍惜时光积极生活、学习。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结合学生实际语文基础,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
①体会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②了解婉约派的艺术风格③理解几个重要的意象所构造出的意境。
(二)、说教法
1、诵读法:
诵读是最有效的记忆、领悟和审美的途径。耳目并用,便于记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唱三叹,方知其味。前几节课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自己读出来的体验比老师的句句分析来得更真切具体,而且记得很牢。
本堂课设计以朗读教学为主,辅以讲授法、讨论法,以理解指导朗读,以朗读促进欣赏,在诵读中去领悟、去想象、去比较。课堂结束前争取能让学生声情并茂的背诵整首词。
2、讲授法
讲授法具有咬文嚼字、精讲细析的特点。在语文教学当中,这种方法能从深层次反映中华文化的个性特质,在诗词讲学中,仍然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
3、分层次教学法:
就是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布置完成难度不同的任务。使全体学生都参与进课堂学习,使他们在活动中都能发现自己的价值,并且都能学有所得,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分层次教学具有针对性,符合教学规律。例如让同学自己描述词中二人分别的场面,程度好的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出来,程度差些的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既可。布置作业也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实际能力,题目设计弹性较大,人人都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三)、说学法
1、激发兴趣法
对于宋词,有许多同学很感兴趣,特别是婉约派诗歌,受到相当一部分女生的青睐,从心理学上讲,这主要跟女生的个性、生理有关,特别是处于青春期这个充满幻想和冲动的年代,她们往往有很多的心事,多愁善感,沉默无语,喜欢一个人单独思考,这个时候,书常常是她们的好朋友,而诗歌这种语言的珍珠往往能吸引她们的注意力,宋词这种体裁往往以它特有的特点,诗句长短不一、音韵和谐、语言缠绵、委婉含蓄、幽深的意境无疑能深深地打动她们。所以我在教宋词时,要抓住这些女生的心理特点,让她们去体会词里面所表达的深情厚意和诗情画意 。但是男生就不用学婉约诗了吗?不是的,现在,青少年的成熟期越来越提前,因而对于异性的好奇和关注,使他们反而更加注意彼此所喜欢和厌恶